2025年04月18日,經中國傳承人大數據庫中心非遺和傳統文化傳承專業委員會審核,認為四川省瀘州市陳大巧同志申報的“古藺山歌”具有傳承價值,符合申報條件,準許入庫傳承人網《中國傳承·人才智庫》,并授權使用受知識產權保護“中國傳承人及圖”牌證。
陳大巧,女,漢族,古藺花燈縣級傳承人,她在民間山歌文化藝術方面的影響力在古藺地區、赤水河岸乃至中國大西南地區都頗有名氣,被譽為古藺的劉三姐。她自幼便在父母的熏陶下掌握了山歌藝術。她的母親在人民公社時期是著名的山歌女性,而父親在擔任生產隊長期間,引領全家在田野間辛勤勞作,山歌回蕩于山川之間。
在中小學時期,陳大巧便成為校園內山歌的佼佼者,老師經常邀請她在舞臺上展示她的山歌才華。成年后,她嫁入小灣子的王家,山歌伴隨著她在麥田中精耕細作,翻越峽谷山嶺,以及在赤水河畔拉纖捕魚。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她的山歌在礦山、工廠和公司車間廣為流傳,她的山歌激發了工人們的勤勞精神和工作成就。她成立了中國西南山歌群,擁有260名成員,群規嚴格,成員們遵守規范,無一違規。五年來,她師從古藺花燈傳承人陳澤開,深入學習古藺花燈,由于花燈與山歌在大西南地區密不可分,她對山歌的掌握更加系統化,社會上尊稱她為名師出高徒。她還加入了古藺縣民間文藝家協會,擔任茅溪鎮花燈班班長及郎溪醬谷花燈山歌團隊長,并被推選為中國西南花燈山歌群的群主。花燈山歌的五大群團得到了北京清華大學、四川省、市、縣宣傳媒體以及成都川師大、川商院等多家省級學校單位的調研和采訪。她們的團體和個人在縣、市以及云、貴、川、渝的山歌藝術演出中屢獲殊榮。她們還助力古藺縣文物保護中心和古藺縣民間文藝家協會在山東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了《古藺山歌》。去年三月,陳大巧在古藺縣山歌擂臺大賽中榮獲二等獎。五月,她加入了古藺縣戲劇曲藝家協會,并被推選為常務理事和副主席,負責古藺花燈和古藺山歌的文化藝術工作。隨著古藺花燈和古藺山歌被帶入“一帶一路”中泰文化交流,在泰國首都曼谷的演出中,她演唱的花燈山歌《幺妹繡鴛鴦》受到了熱烈歡迎。
今年元旦,以她為首的古藺花燈山歌抖音直播間成立,僅40天每晚兩小時的直播,至4月6日晚,觀看人數達到5.7萬,高峰時觀眾人數超過千人,新增粉絲200多人,目前,她正致力于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藺花燈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藺山歌推向文化旅游業和文化產業,祝愿陳大巧女士的古藺花燈和山歌能夠跨越千山萬水,傳唱于中國的廣袤土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