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西醫病名,中醫體系中并無此稱謂,而是將其歸入"腰痛""腰腿痛"范疇。作為骨傷科臨床高發疾病,其發病機制主要為腰椎間盤(包括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發生退行性改變,尤以髓核病變為甚。
在外力誘因作用下,纖維環破裂導致髓核組織向后突出或脫入椎管,壓迫刺激脊神經根或脊髓,引發腰痛、單側或雙側下肢麻木疼痛等典型癥狀。
以下六種自我檢測方法可供參考:
1.急性腰扭傷后觀察步態特征:行走時是否出現扶腰跛行,患側下肢不敢承重而呈現跳躍式步態;或身體前傾、臀部向一側凸出的代償性姿勢。
2.咳嗽測試:輕咳數聲后觀察腰痛是否加劇,若出現疼痛加重則提示可能存在神經根受壓。
3.體位試驗:仰臥休息后疼痛未緩解者,可嘗試左側臥位并屈膝屈髖,觀察疼痛是否改善。
4.腰部觸診:仰臥位時,由他人用手掌輕觸后腰部、腰椎棘突及兩側豎脊肌,檢查是否存在局部壓痛或肌肉痙攣。
5.坐起試驗:仰臥位轉為坐起動作時,觀察患側下肢是否因疼痛出現膝關節保護性屈曲。
6.直腿抬高試驗:仰臥位保持患側膝關節伸直,緩慢抬高患肢,記錄出現放射性疼痛時的角度(正常應達70°以上)。
日常護理建議:
1.急性發作期需絕對臥床3周,選擇硬板床并保持脊柱中立位,必要時可配合骨盆牽引。
2.預防腹壓驟增:避免劇烈咳嗽、打噴嚏,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使用緩瀉劑。
3.康復期訓練:癥狀緩解后,在醫生指導下循序漸進開展腰背肌功能鍛煉(如五點支撐法、飛燕式),下地活動時需佩戴腰圍保護,避免彎腰提重物。
(說明:本文所述自我檢測方法僅供初步篩查參考,確診需結合專業醫學檢查。若出現持續腰腿痛癥狀,應及時就醫診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