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打響價格戰:14.99萬起售,這波降價能救活銷量嗎?】
中國電動車市場的價格戰又添新玩家。4月19日,smart突然宣布全系車型實行"一口價"政策,三款主銷車型的起售價分別下探至14.99萬、16.49萬和22.99萬,同時推出多重補貼組合拳。這個曾經主打精品小車的品牌,正在用價格大刀砍向市場。
銷量滑坡倒逼降價
去年smart在國內僅賣出3.3萬輛,同比縮水近兩成,連5萬的年目標都沒摸著邊。今年形勢更嚴峻:3月份三款車型銷量加起來不足2600臺,整個一季度勉強過萬。眼看著隔壁極氪、深藍等新勢力月銷輕松破萬,smart這次算是被逼到了墻角。
降價套餐藏著門道
消費者需要在5月18日前支付訂金,6月底前完成提車才能享受優惠。官方提供的優惠套餐包括:
精靈#1:基礎價14.99萬起,送價值2998元的前排座椅加熱/通風包,疊加舊車置換(最高1.5萬)和地方補貼(最高5000元)
精靈#3:16.49萬起,權益與#1相同
精靈#5:22.99萬起,額外提供3年免息分期
值得注意的是,實際成交價可能更低。以精靈#1為例,理論上最低能砍到14.99萬-1.5萬-0.5萬=12.99萬,不過具體要看當地政策和置換條件。
三款車型配置對比
精靈#1和#3都搭載49/66度電池,續航400-580公里不等,電機功率覆蓋200-315千瓦。而定位更高的#5采用76/100度大電池,續航最高740公里,雙電機版本爆發力達到475千瓦。從參數看,三款車在各自價位段具備基礎競爭力,但智能化配置在同級競品中并不突出。
降價背后的隱憂
當前電動車市場有個怪圈:不降價賣不動,降價又怕傷品牌。從行業現狀看,特斯拉Model 2即將國產,比亞迪海豹榮耀版已殺到17萬區間,smart此時降價更像被動防御。
但價格下探可能引發連鎖反應——既要保證利潤,車企難免在看不見的地方做減法。有業內人士指出,部分車企通過整合供應商、改用低成本零部件來維持價格戰,這種做法可能影響產品可靠性。
消費者該不該出手?
對于剛需用戶來說,現在確實是近兩年不錯的入手時機。但要注意三點:首先確認地方補貼是否到位,很多城市補貼額度已所剩無幾;其次仔細核對配置表,部分車企會推出"特供版"車型;最后考慮電池技術迭代風險,800V高壓平臺新車將在下半年密集上市。
現在整個行業都陷入"降價-保量-再降價"的循環,smart這波操作短期可能刺激銷量回升,但長期來看,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品牌很難靠價格戰突圍。
當所有車企都舉著"性價比"大旗時,消費者最終還是會用腳投票——畢竟市場上14萬價位能選的電動車,已經超過30款。這場價格戰到底能不能讓smart翻身,可能連他們自己心里都沒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