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ports | 劉海鵬團隊發現卡維地洛可靶向STING激活抗腫瘤免疫實現化療增敏
2025年4月16日,劉海鵬教授在Cell Reports發表了一項研究,揭示了卡維地洛作為STING激活劑的潛力。盡管傳統研發方法面臨低效率和高成本等挑戰,該研究通過小分子微陣列技術篩選出卡維地洛,顯著增強依托泊苷引發的抗腫瘤免疫反應。然而,鑒于現有藥物在遞送及藥代動力學上的不足,如何成功轉化此發現為臨床應用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Nature:帕金森病治療重大突破,拜耳干細胞療法臨床試驗數據發表
拜耳子公司BlueRock Therapeutics的干細胞療法bemdaneprocel針對帕金森病的Ⅰ期臨床試驗數據顯示,該療法在移植后一年達到了安全性目標,并未出現相關不良事件。盡管這一進展令人期待,但須注意的是該療法將于2025年啟動Ⅲ期試驗,距離廣泛應用仍需時日。此外,國內多家公司正在推進類似療法,并已有患者參與臨床實踐,標志著我國干細胞治療的關鍵步伐。
全球創新GPC-3靶向RDC臨床突破!遠大醫藥(00512)破解中國肝癌早診難題,劍指肝癌精準診療百億藍海
4月21日,遠大醫藥公布其用于診斷肝細胞癌的放射性核素偶聯藥物GPN02006在中國的臨床研究取得突破。該藥物可在給藥后30分鐘實現高質量顯像,具有極低背景信號和優異的診斷對比度。然而,中國作為全球肝癌"重災區",肝細胞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較低,僅為12%。當前的診斷方法難以滿足需求,而GPN02006有望改善早期診斷率不足及復發監測困難的現狀,為診療提供新方案。
1立方毫米小鼠腦組織切成25000層,史上最強“大腦連接圖譜”繪出
4月9日,科研人員通過描繪小鼠腦組織中1立方毫米內的細胞圖譜,繪制出迄今最詳細的哺乳動物大腦連接圖譜。該研究歷時七年,涉及來自150多個科學家的合作,被稱為"史上最全面的將哺乳動物腦結構與神經活動聯系起來的數據集"。該項目揭示了大腦中抑制性細胞具有選擇性連接新原理,對理解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經通信障礙病癥具有啟示意義。盡管挑戰重重,研究團隊計劃在四年內探索繪制小鼠全腦連接圖譜的可行性。
中韓專家合作 共創種業未來
4月21日,中韓國際育種合作與創新技術應用研討會在濰坊舉行,優奈爾生物科技與韓國團隊展示了跨國合作的成果。然而,關注點在于中國和韓國專家共同努力克服種源“卡脖子”問題。雙方致力于通過聯合攻關和人才交流,從而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盡管會議取得了一些積極進展,但如何有效應對這一挑戰仍需進一步探索和解決方案。
百奧幾何發布GeoFlow V2,統一生命分子的結構預測與從頭生成
在GeoFlow V2的發布中,主要負面事件集中在現有蛋白質結構預測與生成模型的局限性,引發了對于行業標準的重新審視。當前主流模型僅能執行單向任務,而GeoFlow V2的雙重能力挑戰了這些既有方法的有效性和準確性。此外,在抗體設計中,GeoFlow V2的性能遠超已有解決方案,如RFAntibody,顯示出行業內廣泛存在的技術差距。此事件促使業界考慮更先進的技術標準,以應對日益復雜的生物分子設計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