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猴魁與鮮牛乳碰撞出網紅奶茶,傳統茶廠變身直播打卡地,廣袤茶山化作研學課堂……這個春茶季,安徽茶產業正以創新姿態擁抱消費升級。這片承載著希望的綠葉,不僅托舉著產業鏈的產值,更書寫著鄉村振興的生動篇章。在科技賦能品質,文化IP與消費場景共振的當下,皖茶正繪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嶄新畫卷。
小小二維碼,開啟消費新體驗
4月16日,在黃山市黃山區新明鄉猴坑村,太平猴魁正式開園采摘?!半S著黃山市的全域無農殘城市打造、生態茶園的迭代升級和綠色有機茶園管理,太平猴魁的品質是提升的。經過寒冬和春寒,賦予了今春茶葉更加濃郁的蘭花香?!焙锟哟妩h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方繼凡說。
作為我國茶葉主產省,中國傳統十大名茶安徽獨占其四——黃山毛峰、祁門紅茶、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此外還擁有霍山黃芽、岳西翠蘭、汀溪蘭香等名優茶上百種。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全省茶葉綠色食品產業全產業鏈產值超過900億元;茶園面積穩定在320萬畝,干毛茶總產量達18.1萬噸、年產值239億元;茶葉出口量和出口額連續多年穩居中國第二、第三位。
在廣泛種植的基礎上,皖產春茶在擴大產量、提升品質方面持續發力。在六安市裕安區獨山鎮的數字茶園中,社保卡“一卡通”正成為推動六安瓜片全鏈條溯源的重要工具。茶農領取茶園電子證,電子證與社??ǎ娮由绫?ǎ┮灰粚嗷ネㄓ?。配合攝像頭、墑情監測等設備,構成茶葉“數字身份證”。從茶園管理到銷售,各環節精準記錄并生成溯源二維碼附于包裝。消費者只需掃碼,即可了解茶葉生長環境、采摘時間、加工工藝等詳細信息,讓消費更加透明、放心。
茶文旅融合,流量變“留量”
好品質換來大流量,隨著直播帶貨新業態的興起,眾多茶區的返鄉青年拿起手機這一“新農具”,為家鄉茶葉的出山助力?!澳銈兛?,我們茶園還有一大特色,就是誘蟲板,因為要保證茶葉的品質,所以我們的茶樹不會打農藥,講究綠色生態有機……”近日,在歙縣溪頭鎮汪滿田村的茶山間,擁有70萬網絡粉絲的“90后”姑娘曹晶正忙著給家鄉特色茶葉“滴水香”帶貨,平均一場直播就能銷售茶葉上千斤。
如今,各茶葉產區還依托獨特地理優勢,把茶區變成景區,茶園變游園,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力,也為八方游客帶來一場場難忘的茶香之旅。宿松縣陳漢鄉的茶葉積極搭乘文旅快車,茶園變身公園,吸引了眾多游客腰系竹簍化身“一日茶農”,穿梭于翠綠茶壟間,體驗采茶樂趣。銅陵銅山鄉村旅游發展帶,推進茶文旅融合,整合景觀資源,打造成為研學精品線路。
如何把流量變成“留量”?今年的春日文旅季,廬江縣三沖村立足資源稟賦,以農文旅融合發展為主攻方向,促進鄉村文旅產業全面升級,形成“村集體引導+企業運營+村民參與”的共贏模式。20多家民宿、茶園串珠成鏈,目前已經接待游客超2萬人次,讓游客留得住、玩得好、還想來。
“茶+”創新,讓傳統茶跨界出圈
春茶拿鐵、春茶雞尾酒……社交媒體上,各類“自制茶咖”“茶啤”等話題收獲了高度關注,不斷豐富的茶飲方式背后,是大眾對新奇茶飲口感的追求。
合肥市寧國路的一葉覓山門店內,木制展架上的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門紅茶等,供顧客挑選。據門店負責人介紹,一葉覓山精選安徽本土名茶作為茶底,開發的飲品如雪域龍井、沃云毛峰、青山瓜片在年輕人群中頗受歡迎,好評不斷。
作為產茶大省,安徽的名茶不僅頻繁與各式飲品組成“奶茶CP”,更陸續出現茶咖、茶酒、茶宴……從傳統飲茶到“茶+”跨界融合,茶葉“變形”為安徽茶產業催生出越來越多的消費場景,也帶來豐富多元的消費感受。它有力地證明,傳統產業并非夕陽產業,而是有待喚醒的超級IP;一杯茶的溫度,足以溫暖消費市場的未來。
(記者 徐越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