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獲悉,由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廣西恩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等單位組成的技術團隊在開展廣西恩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物資源調查中發現一葉下珠科黑面神屬植物新種——恩城黑面神。這一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北歐植物學雜志》(Nordic Journal of Botany)上。
圖為恩城黑面神植株。(莫明林 攝)
2020年4月,技術團隊在廣西恩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處石灰巖崖壁上發現數株形態獨特的葉下珠科植物。經長期的形態學比較、解剖觀察和查閱對比國內外相關文獻及標本,確認其為葉下珠科黑面神屬植物新種,并以其模式產地命名為“恩城黑面神”。
據了解,恩城黑面神的重要特點為花序莖生兼腋生,雄花簇生于葉腋,雌花單生或單朵雌花與數朵雄花一起簇生于葉腋與老莖上。該種主要生長于海拔150至300米的闊葉林下的石灰巖石壁上,花期為4月至8月,果期為7月至12月。
圖為恩城黑面神解剖特征圖。(常世立 攝)
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黃俞淞介紹,恩城黑面神是廣西西南部巖溶地區的特有種。目前僅在廣西恩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有分布,且只有2個分布點,種群成熟個體數量不足100株。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標準,其瀕危等級初步評估為“瀕?!?。
葉下珠科黑面神屬植物主要分布于亞洲東南部地區。目前,已記錄的黑面神屬植物有97種,我國有23種,其中5種為我國特有種。黃俞淞表示,恩城黑面神的發現不僅豐富了廣西巖溶地區的植物多樣性,也為研究該屬植物對環境的適應性進化提供了重要的實物樣本,將有力推動相關領域的研究。(記者楊馳)
地理科普延伸閱讀
恩城黑面神:巖溶生態的獨特印記
恩城黑面神,作為葉下珠科黑面神屬植物新種,于2020年4月在廣西恩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發現,其存在為地理生態研究增添了新維度。
從地理分布來看,恩城黑面神是廣西西南部巖溶地區的特有種。目前,其分布范圍極為狹窄,僅在廣西恩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存在2個分布點,且種群成熟個體數量不足100株。這種狹小的分布格局,使其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生存面臨嚴峻挑戰。
該植物主要生長于蔭濕的崖壁巖縫中,尤其偏愛海拔150米至300米的闊葉林下的石灰巖石壁。這種特定的生境選擇,與巖溶地區獨特的地質、氣候條件密切相關。石灰巖地區土壤貧瘠、保水性差,而崖壁巖縫中的微環境相對穩定,能夠為其提供一定的水分和養分,使其得以生存繁衍。
恩城黑面神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其花序莖生兼腋生,雄花簇生于葉腋,雌花單生或與數朵雄花一起簇生于葉腋與老莖上,這種獨特的生殖特征為研究植物進化提供了珍貴樣本。同時,作為我國特有的種質資源,它的發現豐富了廣西巖溶地區的植物多樣性,凸顯了恩城保護區作為“喀斯特生態基因庫”的重要地位。
然而,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標準,恩城黑面神瀕危等級初步評估為“瀕危”。其面臨的威脅主要來自人類活動的影響,如保護區周邊的人類開發活動可能導致其生存環境遭到破壞。此外,自身種群數量稀少、繁殖能力有限等因素也加劇了其瀕危狀況。
恩城黑面神的發現,不僅讓我們認識到巖溶地區生態系統的獨特性,也提醒我們要加強對這一特殊生態環境的保護。未來,需要進一步開展對其生態習性、繁殖機制等方面的研究,為制定科學合理的保護策略提供依據,確保這一珍稀物種能夠在地球上延續生存。
責任編輯:程家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