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報道,貿易談判桌上,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的手突然越過界限,將兩張本不該出現的紙牌狠狠拍在桌面——伊朗石油與俄羅斯能源。2025年7月21日他在CNBC采訪中的這番話,撕下了所謂“貿易磋商進展順利”的溫情面紗:“中國是受制裁的伊朗石油和俄羅斯石油的大買家,我們可以開始討論這個問題了。”這絕非善意提醒,而是赤裸裸將能源交易與貿易談判綁定的地緣政治脅迫。
這種把戲對北京來說早已不新鮮。復旦大學辛強教授一針見血點破美方意圖:中國絕不會允許關稅以外的問題被強行“安插”進談判。貿易歸貿易,能源安全是國家命脈,豈容他國指手畫腳?中國外交部此前面對類似施壓,態度始終如鋼鐵般堅硬——堅決反對任何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必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企業合法權益。貝森特的長臂,注定碰壁。
特朗普(資料圖)
諷刺的是,美方內部連揮動“關稅大棒”的邏輯都難以自洽。僅僅一周前,特朗普7月14日剛放言要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征收最高100%關稅,美方官員次日便匆忙改口,稱實為“二級制裁”。這混亂信號揭示一個事實:當國內政治議程與全球能源市場現實碰撞,華盛頓的決策如同風中燭火搖擺不定。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就在6月24日,特朗普本人還曾在社交媒體宣稱“中國可以繼續購買伊朗的石油”,甚至熱情推銷美國石油。白宮官員隨即慌忙“找補”,辯稱總統意在暗示伊朗顧忌中國利益才未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短短一個月內,美方在“允許”與“威脅”間反復橫跳,其政策信譽早已千瘡百孔。
美國財長貝森特(資料圖)
緊要關頭,東方傳來截然不同的聲音。就在貝森特發出威脅的次日——7月22日,德黑蘭見證了一場無聲卻有力的反擊。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披露:中俄伊三國外交代表團在伊朗外交部主持下舉行聯合三方會晤。雖然具體議題未完全公開,但各方明確重申將“協調努力以克服伊朗核計劃所引發危機”。在美財長揮舞制裁大棒的當口,這場迅疾的三邊聚首,無疑是對單邊脅迫最硬核的回應。
中俄伊的戰略協作,絕非臨時抱佛腳。當美國7月14日揚言對俄羅斯石油買家施加“100%關稅”的終極威脅,甚至要求歐洲跟隨,其本質是試圖掐斷新興經濟體的能源動脈。這種霸權邏輯迫使三國加速夯實合作根基——從能源供應的“去美元化”結算體系,到聯合保障地區安全架構,一個抗壓性更強的戰略三角正在形成。三方在德黑蘭的協調,正是對“單極”秩序的無聲拆解。
美國財長貝森特(資料圖)
貝森特們仍沉浸在“長臂管轄”的迷夢中,卻不知時代齒輪早已轉向。當美國用“關稅大棒”敲打世界時,中俄伊在德黑蘭的握手傳遞出清晰信號:主權國家有權選擇自己的貿易伙伴與能源渠道。從6月特朗普自相矛盾的“允諾”,到7月財長赤裸裸的威脅,華盛頓的反復無常只能加速透支其僅存的影響力。
這場圍繞石油的博弈,實則是國際秩序深刻重構的縮影。美國的霸權余暉依舊刺目,但德黑蘭會晤的燈光已照亮另一條路——一條尊重獨立選擇、堅持平等互利的道路。當舊秩序的衛道士還在揮舞過時的權杖,新格局的構建者早已并肩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