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事審判庭半年多了,總想說點什么。
我努力的在腦海中搜尋,看能不能想起些“蛛絲馬跡”。
去年我還在哈拉直溝法庭,具體時間忘了,大概快過年了,只記得下了一晚的雪,天氣格外冷。早上到法庭的時候,我們的調解員“尚管家”已經把法庭的小院掃干凈了,雪堆在院子里小小的菜園邊上,另外掃出來一條小道直通到旁邊大路上。
我到了辦公室,暖意洋洋。換上冬季制服,接好熱水開始工作。
早上書記員小徐和張庭長去開庭了,一個離婚的案子,雙方在調解時吵得不可開交,調解屢次失敗。
“既然雙方調解意見分歧這么大,法庭不再進行庭前調解了,我們開庭。”庭長說完讓小徐準備準備。
大約在他們去開庭二十分鐘左右后,我聽到法庭院子里有笑聲,起來站在窗戶邊看了看。一個小男孩,四五歲的樣子,穿著一件黑色小棉衣,在法庭院子里無障礙通道的石階上“滑滑梯”,他咯咯咯的笑著,看起來開心極了,旁邊站得應該是他奶奶,手里牽著一個穿校服的小姑娘。
外面太冷了,我出去喊他們進來到樓道里,小男孩不進來,他說要在院子里玩。
“你怎么這么開心?”我問。
“因為今天能見到媽媽!”小男孩抬起頭高興的對我說。
我這才看到他黑棉衣的袖口油亮油亮,有可能是口水,更有可能是鼻涕,因為在臺階跑上滑下的玩,他的小臉蛋熱的紅撲撲的,回答我時眼里亮晶晶的滿是開心,小胳膊抬起來袖子對準鼻子就是一頓擦。
“因為他們兩個人要離婚,他的媽媽已經走了一年多了,這兩個娃娃都一年多沒見過媽媽了,這個大的今天在學校專門請了假,也來見她媽媽。”這時老奶奶指著穿校服的小姑娘說道。
忽然一陣心酸涌上心頭,我借口工作忙趕緊逃回辦公室,小男孩依舊在臺階上開心的滑著。而此時,他的父母正在法庭上細數對方過錯,極力證明夫妻感情已經破裂,也可能在討論他們姐弟究竟由誰撫養……
他什么都不懂,他甚至不知道自己今天來的這個地方是哪里,干什么的,自己的爸爸媽媽又在這里干什么,離婚是什么,今天過后他的媽媽會留在他身邊嗎,往后的日子里他又會有幾個“一年多”見不到媽媽……
他只知道自己很久很久沒有見到媽媽了,今天媽媽在這里,今天在這里能見到媽媽。
寫到這里的時候我很難過,我見到的不只這一個。
那個做筆錄問她父母離婚她愿意跟誰一起生活時,只哭不說話的小女孩;那個穿著小蜜蜂鞋子,安安靜靜在媽媽懷里,“陪著”父母來離婚才五個月大的小寶寶;因為父母離婚,不認媽媽,謾罵媽媽,敏感叛逆的兩姐妹。如今網絡信息的發達,我們在網上見到的更多……
離婚權益實現了,離婚之痛留給弱小無知無助的他們,在往后漫長的成長日子里,不知有多少個日夜他們渴望見到媽媽,渴望見到爸爸,渴望家庭圓滿。
父母愛子女,則為之計深遠。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依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撫育、關愛和陪伴,直接影響未成年子女良好思想品德和生活習慣的養成,直接關系到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父母因離婚產生糾紛,子女將面臨心理上、生活上的巨大變化。
夫妻之間一時產生矛盾,不等同于感情確已破裂。俗話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我們羨慕的那些相伴一生,相濡以沫的人們,都是在婚姻出現了問題的時候選擇了認真修復,而不是草草放棄。
子女的健康成長是父母的期待,希望年輕的夫妻可以妥善處理好相互之間的關系,切實履行好父母撫養與教育子女的責任,盡力為孩子提供更多的物質和精神支撐,使孩子在父母的共同呵護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請珍惜婚姻,愛護身邊人,不要讓您的孩子因為某天能見到媽媽而開心得不得了。
因為,見到媽媽,本應是常態。
供稿:牟雨霞
編輯:席英玲
校對:劉學芬
審核:鄭俊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