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失聯”的欠款客戶,文化程度不高的水產經營戶老沈一籌莫展。幾張欠條,一張張收不到貨款的貨單成了壓在他心頭的巨石。老沈的客戶很多來自全國各地,客戶拖欠成了“家常便飯”,有的甚至直接玩起了“消失”。文化水平不高的老沈,打電話對方不接,上門尋找常吃“閉門羹”,講道理對方更是置若罔聞。幾年積壓下來,這一筆筆“壞賬”幾乎壓垮了他。
在又一次催討無果后,老沈幾乎絕望。在朋友的幫助下,老沈鼓起勇氣,將拖欠時間最長、態度最惡劣的三名客戶告上了法庭。這一步,對他而言,是無奈,也是為自己討一個公道的決心。
轉機,發生在法院調解員拿起手機的那一刻... 當傳統追討遇阻,數字時代的司法智慧如何為誠信經營“破冰護航”?
案件進入調解階段,本以為看到了希望,現實卻又給了老張一盆冷水。法院調解員張潔嘗試電話聯系三名被告,結果不是無人接聽,就是被直接掛斷。傳統的溝通方式在這里碰了壁。老沈的心,又懸了起來——難道連法院也找不到他們?這錢真的就要不回來了嗎?
調解員沒有輕言放棄。面對“失聯”的被告,迅速調整策略,將調解陣地轉移到了更便捷、更貼近日常生活的溝通渠道上——短信和微信。
調解員編輯了清晰、專業的短信、微信消息,明確指出拖欠貨款的法律事實、可能面臨的法律后果(如失信懲戒、強制執行等),并闡明調解解決糾紛高效、低成本的優勢。
消息中不僅講“法”,也講“情”。“沈老板起早貪黑不容易,每一分都是辛苦錢”、“誠信是經營之本,逃避解決不了問題”等話語,試圖喚起對方的同理心和責任感。
指尖傳遞司法溫度:一條條信息,沒有咄咄逼人,而是帶著解決問題的誠意和法律的專業指導,持續不斷地發送到被告的手機上。這不再是簡單的催債,而是司法服務在主動“破冰”。
司法的韌性與溫度,終能穿透沉默的壁壘。幾天后,被告的手機屏幕陸續亮起——他們開始回復了!調解員抓住時機,通過微信、短信搭建起溝通的橋梁。不見面,卻高效。調解員居中協調,耐心細致地溝通還款方案、解釋協議條款。經過多輪“指尖上的談判”,三名被告終于認識到逃避的代價和誠信的重要,最終與老沈在線達成了分期償還貨款的和解協議。
當收到第一筆分期款項的銀行提醒短信時,老沈長舒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這場跨越數字空間的調解,不僅追回了欠款,更修復了一份破損的商業信任。
一部手機,幾條信息,看似簡單,背后凝聚的是法院調解員化解矛盾的智慧與堅持。在數字時代,司法服務正以更靈活、更接地氣的方式,守護著像老沈這樣千千萬萬普通經營者的合法權益,為構建“守信受益、失信難行”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讓誠信者不再孤單,讓失信者無處遁形,這正是“指尖上的司法”所傳遞的溫暖與力量。
(動漫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供 稿 | 民事審判團隊
編 輯 | 周文俊
校 對 | 王 萌
審 核 | 吳 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