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與寵物的雙胞胎時刻”的話題在社交媒體上熱度飆升。不少網友曬出了自己與寵物高度神似的合影,不僅讓人忍俊不禁。這些趣味影像的靈感源頭,正是藝術家杰拉德·格辛斯的《你看起來像你的狗/貓嗎?》系列作品。不久前,在華熙國際集團董事長、時代美術館創辦人及館長趙燕的積極推動下,包括拉德·格辛斯作品在內的一系列承載著愛與關懷的藝術佳作,在北京時代美術館與觀眾見面。
3月18日,由北京時代美術館與Fotografiska影像藝術中心聯合主辦的《寵物總動員》藝術大展正式拉開帷幕。作為該展覽全球巡展的第五站,北京有幸成為繼斯德哥爾摩、塔林、紐約和上海之后,又一個被治愈的城市。這場誕生于2021年全球疫情背景下的展覽,將視角聚焦于“寵物”,試圖借助藝術語言,重新審視人與動物,乃至整個自然界之間的關系。藝術不僅是審美的載體,還應該承載社會關懷?!秾櫸锟倓訂T》用細膩的藝術語言,講述著人與寵物之間的愛與陪伴,這與北京時代美術館一直倡導的“人寵平等、開放包容”的理念不謀而合。正是基于這樣的人文洞察,華熙國際集團董事長趙燕積極推動北京時代美術館與Fotografiska影像藝術中心展開深度合作,讓這一兼具藝術價值與社會意義的展覽跨越重洋,落地北京。
此次展覽匯聚了12個國家23位藝術家的超150件作品。在展廳中,觀眾可以跟隨不同藝術家的視角,解鎖人寵關系的多元維度。引爆社交媒體話題的杰拉德·格辛斯的系列作品如同一面魔鏡,映照出主人與寵物之間的靈魂共鳴。當觀眾凝視那些畫面時,仿佛能看到不同物種間情感的流動;索菲·加曼的鏡頭既溫情又蘊含力量。《濕狗》捕捉到狗狗洗澡時的滑稽瞬間,人寵間的愛意在日常中明朗。而她的另一作品《比特犬花之力》則通過將“惡名犬”置于頭戴花冠的詩意場景中,打破大眾對特定犬種的偏見,為這些曾被誤解的生命爭取更多的領養機會;西班牙藝術家阿斯伯恩的鏡頭聚焦于被遺棄的靈緹犬。提醒著觀眾關注動物保護的現實議題;藝術家瓦爾穆寧的創作則通過探討寵物克隆技術引導觀眾反思,為展覽注入了更深層的思想內核。
北京時代美術館在策展過程中,將“人寵平等”的理念貫穿始終。為了讓寵物不再是展覽的被展示者,而是平等的參與者,策展團隊特別打造了寵物友好環境。展廳內設置了寵物休息站,貼心準備了手推車、牽引繩、濕紙巾等寵物包,讓毛孩子們也能舒適地享受藝術之旅。
自開展以來,《寵物總動員》在北京掀起了一股治愈熱潮。華熙國際集團董事長趙燕希望藝術的力量可以喚醒情感,通過這場展覽,讓更多人意識到寵物不僅是陪伴者,更是需要尊重和保護的生命個體。據了解,在3月18日-5月9日展覽期間,北京時代美術館還將舉辦豐富的公教活動,邀請藝術愛好者們帶著寵物走進美術館,在藝術的氛圍中感受人寵之間的深厚情誼,共同傳遞“以領養代替購買”的公益理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