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科門診,一位寶媽抱著孩子焦急地來到診室:“大夫,我家寶貝兒發熱3天,嗓子疼,鼻子也不通氣,眼睛腫的像核桃,不會是腎炎吧?我給他吃點兒頭孢和清熱解毒的中藥,怎么還越來越嚴重?”
兒科劉宗文醫生查體后發現,孩子的雙側眼瞼明顯浮腫,右側頸部淋巴結腫大(寶貝兒穿著高領的衣服,家長沒發現),扁桃體可見白色分泌物,再一摸肝脾腫大。接著問道:“晚上睡覺是不是還有點兒打鼾?”家長說:“是啊,您怎么知道?以前不打鼾的,這兩天晚上有點兒打鼾。”
結合患兒的血常規結果,劉大夫心里基本有了結論: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他安慰家長道:“您別著急,寶貝兒應該不是腎出問題了,而是感染EB 病毒了,這個病叫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建議進一步完善EB病毒四項、肝功和肝脾超聲等檢查。等到下午EB四項結果出來,證實就是EB感染導致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
今天兒科劉宗文醫生就和大家聊聊寶寶發熱、眼腫可能隱藏的“接吻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
什么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簡稱“傳單”,俗稱為“接吻病”,是小兒時期的常見的急性自限性疾病,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單核-巨噬細胞系統急性增生性疾病,其典型的臨床“三聯癥”為發熱、咽峽炎和頸部淋巴結腫大,可合并肝脾腫大,外周血中異型淋巴細胞增高。
傳單會傳染嗎?
EB病毒經密切接觸病人口腔唾液而感染,輸血亦為傳染途徑之一。病毒進入口腔后,在咽部細胞中增殖,導致細胞破壞,進入血流產生病毒血癥,繼而累及全身淋巴系統。EB病毒在正常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約90%以上的成人血清EBV抗體陽性。病毒可在患兒口腔內繁殖,從潛伏期至病后6個月甚至更久都具有傳染性。主要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口腔唾液而感染,如接吻、共用餐具,偶可通過輸血感染。故患此病后不需要隔離,可以正常生活、學習。
傳單有哪些常見表現?
發熱:體溫38~40℃,無固定熱型,持續約1~3周,少數持續數月。雖有高熱,但熱退后精神較好。
- 咽峽炎:咽、扁桃體充血、腫大,扁桃體表面可見白色滲出物或假膜形成,易被誤認為是扁桃體炎化膿。
- 淋巴結腫大:全身淋巴結均可腫大,以頸部淋巴結腫大為主,直徑很少超過4cm,部分可有壓痛。
- 眼瞼水腫:雙側眼瞼水腫,輕重不一。
- 鼻塞、打鼾:部分病人伴鼻塞、打鼾,易被誤認為鼻炎、腺樣體肥大。
- 肝脾大:以脾大更為多見。
- 皮疹:部分患兒多在病程4~10天出現,可為麻疹樣、猩紅熱樣或蕁麻疹樣皮疹,持續1周左右消退,消退后無脫屑,無色素沉著。
傳單需要做哪些檢查?
一般需做血常規、血生化、EB五項、EB-DNA、T淋巴細胞亞群、肝脾超聲等。發熱時間較長的患兒需行骨髓穿刺,以除外血液系統疾病。
傳單能治好嗎?
本病系自限性疾病,如無并發癥預后大多良好,自然病程約2~4周,少數恢復緩慢,可達數周至數月。病后可獲得較穩固的免疫力,再次發病者較少。
什么情況下需考慮傳單?
發熱、淋巴結腫大、鼻塞和/或打鼾、眼瞼浮腫、扁桃體有滲出物、血常規白細胞升高,分類以淋巴為主。具備上述2~3條時,需懷疑本病。
傳單應如何治療?
休息
應注意休息,脾臟顯著增大時尤應限制或避免運動,由于輕微的腹部創傷就可能導致脾破裂,故應避免與腹部接觸的運動,以防脾破裂。
抗病毒治療
抗病毒治療可用阿昔洛韋、更昔洛韋、伐昔洛韋等藥物。
對癥治療
退熱、調節免疫力、保護肝臟等。用藥過程中需監測血常規、肝功能情況。
丙種球蛋白
對于持續高熱不退、發熱時間較長、病情較重的患兒,可靜點丙種球蛋白,以改善臨床癥狀、縮短病程。
關于抗生素
抗生素對本病無效,只有在合并細菌感染時應用。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雖然聽起來讓人擔憂,但只要我們了解其癥狀、傳播途徑和治療方法,就能夠及時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保護寶寶的健康。
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密切關注孩子的身體狀況,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同時,也要加強孩子的個人衛生習慣,減少病毒感染的風險。
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寶寶營造一個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
文字|兒科 劉宗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