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福建一男子靠加工魚丸發家致富,年銷售額高達3億元,那么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我國廣袤的土地上,天南海北的特產美食可以說是數不勝數,而福建省的福州魚丸正是其中之一,一碗熱氣騰騰的福州魚丸總是能讓人回味無窮。
雖然福州魚丸很美味,但想要吃到這么一口正宗的美食,必須要跑到福州才能吃到。
于是,為了打破這種限制,家住福州的藤生淦運用一套獨特的加工方法,將福州魚丸這種傳統小吃變成了工業化產品,賣到了全國各地,年銷售額高達3億元,而且他還帶動了當地3500多戶漁民一起增收致富,那么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藤生淦是福建省福州本地人,時年73歲的藤生淦與水產行業打了一輩子交道,年輕的時候,他靠著300多元起家,在海邊搞水產養殖,賺到了不少錢。
2001年,藤生淦打算轉型做水產深加工,之后他把目光轉向了福州魚丸,魚丸作為福州的土特產小吃,之前一直都是在當地銷售,他認為如果能讓魚丸走出福州,不光能讓更多人品嘗到正宗魚丸的鮮美,自己也能賺到不少錢。
雖然想得很好,但做起來簡直是困難無比,將傳統小吃變成工業化產品,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做到標準化、規模化的生產。
從活魚變成魚丸,要經過取肉、打漿、速凍等十來道工序,而其中決定魚丸口感的就是打漿問題。
魚肉在攪拌機里和土豆淀粉一起高速攪拌成魚泥,這個過程叫作打漿,而攪拌機里的溫度一高,就會直接影響制作出來的魚丸皮的彈性和口感,同時這也是當時一直困擾著福州魚丸工業化生產的重要原因。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藤生淦用了整整一年半的時間,自創了一種冰水冷卻法,解決了這個問題。
在魚肉和淀粉開始攪拌時,在合適的時候分幾次加入冰水,就能保證魚泥做成魚丸后的韌性。
通過使用這種方法,藤生淦工廠化加工的魚丸,口感能夠接近手工制作。
為了打開福州魚丸的銷路,藤生淦積極參加全國各地漁業展會,他特意找了一個引人注目的展示方式,在現場擺起了一個巨無霸的火鍋,這個火鍋口徑二米八,高一米七,分上下兩層,如果一起開煮,足夠現場兩三千個人品嘗他的魚丸。
也正是通過這種方式,藤生淦攢足了人氣,吸引到了全國各地的采購商,讓福州魚丸飄香全國。
銷量打開后,他又根據魚的用料、魚肉含量的不同,把福州魚丸細分為十幾個級別,做到精益求精。
但很快,他就遭遇到了魚丸行業發展的瓶頸,魚丸類速凍食品一進入夏季就到了淡季,訂單量會減少五分之四,而藤生淦卻想讓自己的工廠全年都賺錢,為了做到這個目標,他下定決心每三個月就要研發出一個新品。
藤生淦利用大山上的菌類竹蓀和水中的魚蝦結合,創新出竹蓀鮑蝦滑、企鵝魚丸等延伸產品。
工廠冬季則生產傳統速凍魚丸類產品,而其他時間生產季節性不強的燒烤類串串香產品,這樣一來騰生淦的工廠可以最大限度地釋放產能。
他的產品不僅成功在國內市場大展拳腳,還出口到美國、韓國等多個國家,到了2020年他的公司年銷售額超過3億元,帶動了當地3500多戶漁民實現增收致富,同時也讓福州魚丸在世界的水產深加工舞臺上大展風采。
藤生淦的創業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的商機無處不在,做農業不僅僅局限于養殖業和種植業,農產品的深加工同樣有著無限可能,只有敢于嘗試、勇于創新,才能抓住機遇,賺取屬于自己的財富。
那么,對此大家有何看法?歡迎在評論區里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