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大眾最關心的問題。
聽說過人造雞蛋,人造水果,你聽過人造米嗎?
其實關于人造米的說法,起源于自熱米飯。
自熱米飯,在一些上班族、旅游出行的人中非常受歡迎,因為它簡單,價格也還可以接受。
但因為不少人都表示自熱米飯的米看著“有點不太讓人放心”,于是就心生懷疑,怕自己又吃了啥科技狠活。
我特意去查了下相關資料,其實大家的這種擔心是多余的。
根據“人民網科普”的報道,自熱米飯不是傳統大米,而是經過了加工的熟大米。
市面上的自熱米飯有三種方式:
一是將大米碾碎,然后加入淀粉等再擠壓熟化,之后“重組”成米飯粒。
二是將大米煮熟后再快速脫水,使其干燥,有點像我們常吃的水果干。
三是無菌米飯,將米飯煮熟后再殺菌,然后密封。
這些自熱米飯大多是使用了機器進行二次加工,統一成型,經過后續的拋光,看上去就亮晶晶的,看著與普通大米就有些不同。
在加工過程中,不少商家為了更好的口感以及賣相,還會添加食用玉米淀粉、馬鈴薯粉、魔芋精粉以及單/雙甘油脂肪酸酯、磷酸二氫鈣等食品添加劑,或者南瓜、紅薯等成分。
通常這些成分都是符合國家標準的,合理使用不會有食品安全問題,所以大家也不用過于擔心。
再制大米與經過精加工的大米一樣,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都大量損失了,而且自熱米飯搭配的通常是高鹽、高油的預制菜肴,長期食用也不利于健康。
所以,從飲食健康的角度,咱們還是建議大家盡量吃未經過再次加工的大米,搭配黑米、糙米、蕎麥、燕麥、紅豆等粗雜糧,可以彌補大米營養的不足。
提醒大家:以下幾種大米,要盡量少吃或不吃
1、“爆腰”米
“爆腰”的大大米,即米粒表面出現一條或多條橫裂紋的大米,這種現象多是由于大米在干燥過程中發生急熱現象后,米粒內外失去平衡造成的。
“爆腰”米煮熟后,容易出現外爛里生的情況,營養價值偏低。
2、噱頭大米
有些大米,噱頭非?;H?,比如“高鋅米”、“生態米”等等,價格通常要比普通大米貴上好幾倍。
這些大米統一被稱為功能性大米,但實際上,國家目前對此沒有一個確切的標準和相關規定,消費者自身很難去鑒別其價值。
還有種免洗大米,目前也沒有一個明確的商品質量標準,也不建議大家選購。
大家不妨選購普通的優質大米,如果經濟條件還算不錯的,可以選購有機大米、綠色大米,安全性會更高。
另外,留胚米、胚芽米、糙米等特色米,因為保留了大多數的蛋白質、維生素B族、維生素E和鋅等成分,營養價值比普通精致大米要高,也可以選擇。
3、陳米
陳米可能受潮或者霉變了, 這種大米的營養價值降低,甚至可能產生了黃曲霉素等毒素。
大家選購大米的時候,一定要細看,遵循“一看二聞三摸四咬”,優質大米大多有清香味,比較硬,且含水量高、較黏,發澀,而陳米有明顯的糠粉,或者有有霉味,這是快變質的前兆。
買大米時,盡量少選散裝的,最好選袋裝的,大品牌的,生產日期較近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