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亞那邊可是真不消停。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生了一起針對游客的槍擊案,死了26個人,印度一口咬定是巴基斯坦干的。然后立馬就拿水說事兒,連世界銀行牽頭、經歷過幾次印巴戰爭都沒動搖的老條約《印度河河水條約》都給暫時擱置了。
這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一條大河,怎么就成了這兩個核鄰居之間說翻臉就翻臉的導火索?
印度河水系
河流之名,錯位之痛
說起印度河,名字也挺有意思。
咱們現在叫的印度(India),其實是從印度河(Indus)來的。
最早這條河在梵語里叫Sindhu。
波斯人發音習慣把S念成H,于是波斯人來了之后,就把Sindhu變成了Hindu。
再后來,古希臘人從波斯人那里聽說了這個地方,又把開頭的H給弄丟了,變成了Indos,最后演變成拉丁文的Indus,也就是咱們今天說的印度河。
后來羅馬人索性便以這條河,去給整個南亞次大陸命名,這便是“India”的由來。
冬季飛往拉達克列城時看到的印度河
搞笑不?
印度的國名,源自一條現在絕大部分流域(巴基斯坦93%、印度5%、中國2%)都不在自己境內,而是在隔壁巴基斯坦的大河。
而且印度文明的搖籃,摩亨佐·達羅等古城遺址,也全落在了巴基斯坦那邊。
這一切還得追溯到1947年印巴分治。
當時英國人在撤退之前,搞出了一個“蒙巴頓方案”,將英屬印度依據宗教,劃分成了印度以及巴基斯坦這兩個國家。
自此原本完整的印度河水系就被一分為二,上游歸屬印度;下游和大部分流域,則歸于巴基斯坦。
這就埋下了一個巨大的地雷:下游國家的水龍頭被上游國家捏在了手里。
棲息在印度河中的印度河豚
參考信息:
1、維基百科.《印度河》
2、環球網.《印度宣布“掐斷”巴基斯坦水源,對兩國意味著什么?》
水權江湖,恩怨情仇
水這玩意兒,自古以來就是命根子。
幾千年前,雅利安人南下,圍繞著河流和水源地的爭奪就沒停過。
到了近代,印巴分治之后,水的問題,立馬就被擺上了臺面。
巴基斯坦特別是東部的旁遮普省,那可是糧倉,灌溉高度依賴印度河及其支流。
上游把水龍頭一關,下游幾億人吃飯都成問題。
為了這水,兩國沒少吵吵。
印度河為巴基斯坦主要的農業灌溉水源
最后還是世界銀行出面調停,磨了九年,總算在1960年把《印度河河水條約》給簽訂了。
條約規定,東邊的三條河(拉維河、薩特萊杰河、比亞斯河)歸印度,西邊的三條河(印度河、杰納布河、杰赫勒姆河)歸巴基斯坦,但是印度得保證這些河的水“不受限制”地流向巴基斯坦。
算下來,巴基斯坦拿走了整個印度河水系大約80%的水量,算是條約的主要受益方。
聽起來挺公平?
但魔鬼藏在細節里。
印度河水條約簽署
條約雖然把西邊河流的主要用水權給了巴基斯坦,卻留了個口子,印度可以在自己境內的上游河段搞水利工程,比如建水電站,只要保證最終流向下游的水量不變就行。
印度這些年動作一直沒停,在上游陸陸續續建了不少水壩。
雖然印度一直堅稱自己遵守條約,沒偷水只是搞“徑流式”發電,水用完后還是會給下游。
巴克拉壩是印度在印度河水系上建設的最著名大壩之一
但水壩建在那兒,就等于給河流裝了個能隨時調控流量的閥門,巴基斯坦能不心慌?
這不,這次克什米爾槍擊案一出,印度立馬就拿這個閥門說事了,直接宣布暫停執行條約。
巴基斯坦那邊肺都快氣炸了,說這是印度蓄謀已久的水資源戰爭。
畢竟,這條約可是經歷了1965年、1971年兩次印巴戰爭和1999年卡吉爾沖突都沒被撕毀的。
現在說停就停,這信號太危險了。
巴基斯坦人走上街頭,抗議印度暫停水資源協議的決定
參考信息:
1、廣西水協網.《科學認識印巴邊界問題之——水資源爭端淺析》
2、中華軍事網.《印度水壩切斷流向巴基斯坦的河水,印巴關系再陷高度緊張》
未來之水,誰主沉浮?
印度這一手水牌,打得是真狠。
巴基斯坦超過兩億人口,農業灌溉、工業生產、生活用水,都嚴重依賴印度河流域的水源。
每年80%的農業灌溉用水,以及60%的飲用水,30%的電力供應,都源自那些被印度控制著上游的河流。
現在印度河部分河段已經出現干涸景象,未來缺水的風險是真的高。
這次掐斷了水源,后果不堪設想。
巴基斯坦村民在印度河支流杰納布河上等待其他人登船
巴基斯坦當然不能坐以待斃。
除了外交抗議、軍事戒備,他們也在想別的轍。
比如之前因為印度在杰赫勒姆河上建吉申根加大壩,巴基斯坦就把官司打到了海牙國際仲裁法院。
同時巴基斯坦也在努力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搞“活力印度河項目”,還引進了海水淡化技術。
像我國在瓜達爾港援建的海水淡化廠,每天就能生產5000噸淡水,雖然對于全國來說是杯水車薪,但也算是一條出路。
中國在瓜達爾港援建的海水淡化廠
印度這邊呢?
把水當武器,風險其實也很大。
這不僅徹底破壞了與巴基斯坦之間本就脆弱的信任,也給整個南亞地區開了一個極壞的先例。
印度自己也是很多跨國河流的上游國,比如恒河也流經孟加拉國,布拉馬普特拉河(雅魯藏布江)的上游在咱們這兒,下游還涉及孟加拉國。
今天你能對巴基斯坦斷水,明天會不會對別人也來這套?
這讓下游的尼泊爾、孟加拉國怎么想?
印度河發源于西藏阿里地區的岡底斯山脈
地區的不信任感只會進一步加劇。
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之下,亞洲水塔——青藏高原的冰川正在迅速地融化,印度河未來的總水量本身就具備著極大的不確定性。
1960年的條約是建立在水量穩定的假設上的,現在這個基礎都動搖了。
再加上人口增長,以及工業發展,南亞本就屬于全球水資源最為緊張的地區之一,有超過3.47億兒童生活在嚴重缺水的環境當中。
巴基斯坦賈姆肖羅干涸的印度河河段
這時候不尋求合作,反而把水武器化,這不是火上澆油嗎?
說到底,水是生命之源,是文明的搖籃,真不該變成戰爭的導火索。
當生存資源變得越來越緊張,我們是選擇零和博弈、以鄰為壑,還是坐下來好好談談,想想怎么合作共贏、更智慧地管理我們共同的家園?
這個問題,相信有遠見的人都知道都怎么選,你說呢?
參考信息:
1、中國水網.《碧水源自主研發海水淡化膜裝備集中“出海”》
2、人民日報.《全球水資源壓力持續上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