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 年 9 月 8 日,張愛玲在異國他鄉去世。然而,她的尸體被發現時,在場的人震驚不已。
張愛玲出身極好,她是李鴻章外曾孫女,然而,她卻在父母離異、繼母苛待中長大。她曾在《私語》里寫道:“我生在上海,從小住在租界里,年幼時的家是一個華麗而蒼涼的手勢。”
張愛玲的文采廣為人知,就連胡蘭成亦都在《今生今世》里承認:“她的文章里有清堅決絕的聰明。”
夏志清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擲地有聲:“《金鎖記》是中國從古至今最偉大的中篇小說。”
創作這部作品時,張愛玲正深陷與胡蘭成的糾葛。這段充滿爭議的感情,讓她既嘗到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 的癡狂,也經歷了背叛后的徹骨寒涼。或許正因如此,她筆下的女性才這樣的清醒又絕望。
1955 年秋天,35 歲的張愛玲帶著書稿從上海來到紐約。因為和胡蘭成的過往,她只能來美國重新開始。可現實很殘酷,她翻譯的《秧歌》被美國出版社拒絕,生活過得緊巴巴。
為了省房租,張愛玲申請住進麥道偉文藝營。在這里,她遇見了 56 歲的德國裔劇作家賴雅。賴雅是個老派文人,離過兩次婚,還酗酒。兩人第一次聊天是在文藝營的長廊,賴雅讀過張愛玲的英文文章,夸她把中國文化寫得有意思。張愛玲那天特意化了妝去見編輯,結果被拒后心情低落,沒想到和賴雅聊文學聊得挺投緣。
在文藝營的三個月里,賴雅和張愛玲越走越近。他們常在圖書館討論寫作,賴雅教張愛玲好萊塢劇本的寫法,張愛玲則給他講《紅樓夢》里的人情世故。有次下大雨,賴雅送張愛玲回房間時親了她。
但好景不長,張愛玲發現自己懷孕了。賴雅一聽就慌了,他退休金少,身體也不好,根本養不起孩子。在租住的小公寓里,他勸張愛玲放棄這個孩子:“我們連自己都顧不好。” 張愛玲沉默了整晚,第二天去了診所。這段經歷后來被她寫進小說,字里行間都是無奈。
1956 年 8 月,兩人在文藝營簡單辦了婚禮。證婚人是管理員和一只鴿子,賴雅把祖傳的銀袖扣別在張愛玲的藍布旗袍上。可結婚才三個月,賴雅就在唐人街突然中風。張愛玲把旗袍賣了交住院費,白天照顧丈夫,晚上在廚房改稿。
那段時間張愛玲特別難,寫的英文小說沒人要,母親在倫敦去世的消息傳來時,她連機票錢都拿不出來。賴雅雖然半邊身子動不了,還安慰她說:“美國人不懂你的好。”
1961 年,為了賺錢,張愛玲接了香港邵氏電影公司的編劇工作。可她剛到香港就收到賴雅再次中風的電報,當時她的劇本費還沒結,根本沒錢回美國。
在邵氏的鐵皮棚里,張愛玲每天寫 14 個小時劇本。為了攢錢,她同時接好幾部戲的改編,連寫壞了三臺打字機的鍵盤。
1967 年,賴雅搬到劍橋鎮養老院,張愛玲在附近租了小房子照顧他。他走后,張愛玲把銀袖扣收進鐵盒,搬去加州開始隱居生活。
1984 年,64 歲的張愛玲不幸患上皮膚病,病痛帶來的幻覺讓她總覺得身上有蟲子爬動。為了擺脫這種痛苦,她開始頻繁搬家,幾乎每月都要更換住所。她甚至將超市購物車改裝成簡易行李箱,里面裝滿消毒用品,連門縫都用膠帶仔細封起來。某次匆忙搬家時,她不慎遺落了自己精心批注的《海上花列傳》手稿,后來這份手稿在二手書店被人發現,竟拍出了高價。
1995 年 9 月 8 日,75 歲的張愛玲在洛杉磯的公寓中悄然離世。七天后,管理員用備用鑰匙打開 401 室,屋內景象令人心酸。房間陳設簡陋至極,里面沒有家具,更沒有床,她就那么躺在地板上,身上只蓋了一條薄毯子。
宋淇夫婦整理遺物時發現,她的存折里僅有寥寥幾百美元存款,9 月 19 日,遵照張愛玲的遺愿,宋淇夫婦將她的骨灰撒入圣塔莫妮卡海灘的浪花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