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關鍵階段,卻也是許多家長眼中的“風暴期”。這個階段的孩子,情緒如同過山車,稍有不順就可能暴躁易怒。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們常常感到束手無策。其實,這背后有著深刻的生理和心理原因,而理解這些原因,是幫助孩子平穩度過青春期的第一步。
一、孩子青春期性格暴躁的原因?
1、生理發育
青春期易沖動、愛頂嘴可能是大腦尚在建設期。青春期時,主管決策、控制沖動的大腦前額葉皮層還未發育成熟從生理結構決定了青少年階段控制能力較低,沖動性更高若此時營養缺乏,腦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孩子會更加躁動,情緒更易失控。
大腦發育不完善孩子無法控制情緒。大腦中負責感知情緒和情感的杏仁核15歲成熟而控制情感的大腦前額皮質25歲才完全定性,成熟節奏的不一致,導致青少年的情緒沒有辦法像成人一樣受到控制,情緒看起來也相對不穩定。
2、心理蛻變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獨立與脆弱的矛盾體。除了生理變化,青春期也是孩子自我意識覺醒的關鍵期。他們迫切渴望被當作 “大人”,卻又在面對學業壓力、人際交往困惑時感到無助。當家長的嘮叨、過度干涉撞上孩子的 “獨立宣言”,一場情緒沖突便在所難免。
二、孩子青春期性格暴躁怎么辦?
三步溝通法,可以幫助家長和孩子搭建親子心靈橋梁。
1、先 “共情”,再 “講理”
當孩子發脾氣時,別急著批評或講道理,蹲下來輕聲說:“媽媽知道你現在很難受,愿意和我說說嗎?” 用擁抱和傾聽化解孩子的防備,等情緒平復后再溝通。
2、尊重邊界,給予選擇權
與其命令孩子 “快去寫作業”,不如說:“你想先休息 10 分鐘,還是現在開始寫?” 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反而更愿意配合。
3、關注 “精神溫飽”
每天留出 15 分鐘專屬親子時光,聊聊學校趣事、興趣愛好,讓孩子知道無論如何,父母都是他最堅實的后盾。
家長們,青春期是孩子心靈的 “雨季”,每一次情緒爆發都是成長的陣痛。抓住這個關鍵期,用理解和耐心為孩子疏導情緒,別讓情感的裂痕成為未來的遺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