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國內的高端手機市場幾乎被華為和蘋果“包圓”了。有人覺得華為用著更順手,也有人習慣了蘋果的生態不愿換。但真到了自己掏錢買手機的時候,很多人還是糾結:到底是選華為,還是選蘋果?其實這兩家的產品各有各的“性格”,與其聽別人說哪個好,不如先摸清楚自己的需求。
一、為什么華為和蘋果能“統治”高端市場?
華為和蘋果能在國內高端市場站穩腳跟,靠的都不是運氣。先說華為。早年華為手機主打性價比,但自從Mate系列和P系列沖上高端之后,定位就完全變了。麒麟芯片、徠卡鏡頭、鴻蒙系統,再加上國產技術突破的“情懷加持”,讓華為成了不少商務人士和科技愛好者的首選。尤其是被制裁之后,華為手機一度缺貨,反而讓“能買到華為”成了一種身份象征。
再看蘋果手機,iPhone的統治力不用多說,iOS系統的流暢性、A系列芯片的性能,還有AirPods、Apple Watch這些配件組成的生態,讓用戶一旦入坑就很難跳出去。很多人每年換新iPhone,未必是覺得舊手機不好用,而是習慣了這種體驗,不想折騰。
說白了,華為和蘋果都有自己的一批“死忠粉”。但拋開品牌濾鏡,這兩個牌子的手機到底有什么優缺點?普通人該怎么選?
二、華為手機優缺點
普通人該怎么選手機,我們首先需要了解這款手機的優缺點,先看看華為手機的優缺點有哪些。
1,華為手機的優點
信號和續航更抗打:華為做通信起家,手機信號優化一直很硬核。同樣的地下車庫、電梯里,華為手機經常還能刷出網頁,iPhone可能直接“無服務”。續航方面,華為旗艦機的電池容量普遍比iPhone大,加上快充技術,充電速度能甩蘋果幾條街。
拍照風格更討喜:華為和徠卡合作后,拍照算法對國人審美拿捏得很準,后續的XMAGE影像能力也非常不錯。尤其是拍夜景、人像時,畫面亮度高、色彩鮮艷,不用修圖就能直接發朋友圈。這兩年華為還搞出了可變光圈、長焦微距這些黑科技,可玩性很高。
鴻蒙系統更適合“跨界”操作:鴻蒙的分布式能力確實方便,比如用手機碰一下平板就能傳文件,和筆記本多屏協同辦公,這些功能對經??缭O備工作的人來說很實用。而且鴻蒙對老機型維護比較上心,三四年前的手機升級后還能接著用。
2,華為手機的短板
5G問題還沒完全解決:因為芯片限制,華為現在的新機大部分只支持4G。雖說日常用4G和5G的網速差別不大,但花大幾千買個旗艦機卻用不上5G,很多人心里還是膈應。
部分軟件適配有延遲:鴻蒙生態還在完善中,在APP的適配上遠不如iOS,偶爾會出現閃退或者功能缺失的情況。
價格越來越“高端”:華為旗艦機的定價已經和蘋果看齊,但部分機型硬件配置(比如處理器)和同價位其他安卓旗艦相比并不占優,性價比爭議一直存在。
三,蘋果手機的優缺點
雖然蘋果手機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認可,每年賺取了幾百億美元的利潤,但這并不意味著蘋果手機沒有缺點。下面我們簡單分析一下蘋果手機的優缺點,給大家一個簡單的參考。
1,蘋果手機的優點
系統流暢,用久了不卡:iOS對App的權限管理非常嚴格,加上A系列芯片的性能領先,一臺iPhone用三四年依然能保持流暢。很多人換機不是因為手機壞了,純粹是想用新功能。
生態綁定能力強:如果你已經有MacBook、iPad、Apple Watch,買iPhone能把這些設備全部串聯起來。比如用AirDrop傳文件、iPhone解鎖Mac、iCloud同步備忘錄,這種無縫銜接的體驗是蘋果最大的護城河。
保值率高,二手好出手:Phone的二手市場價格相對透明,用了一兩年的機器還能回血一半左右。相比之下,安卓機(包括華為)掉價更快,除非是熱門稀缺機型。
2,蘋果手機的缺點
信號問題老生常談:iPhone用英特爾基帶的那幾代信號差到被全網吐槽,后來換成高通基帶稍微好了點,但和華為比還是差一口氣。在偏遠地區或者人多的地方,iPhone經常會出現“有信號但上不了網”的情況。
充電和續航拖后腿:蘋果到現在才給iPhone 15系列換上Type-C口,但充電功率還是卡在30W(隔壁安卓早就沖到200W了)。續航方面,普通版iPhone的電池容量普遍在3000mAh出頭,重度使用一天兩充是常態。
系統自由度低:iOS封閉生態的好處是安全,但代價是很多功能受限。比如換主題要繞一大圈,裝第三方App必須用TestFlight,通話錄音這種基礎功能至今不支持,對愛折騰的用戶很不友好。
三、按需求選手機,別被“情懷”帶偏
行內人選手機有個共識:沒有完美的產品,只有適合你的選擇。下面這幾點建議,或許能幫你避開糾結:
1. 先看使用場景
如果你經常出差、跑業務:華為的信號和續航更靠譜,尤其是去山區或高鐵上,能減少“失聯焦慮”。
如果你依賴蘋果全家桶:直接選iPhone,生態聯動帶來的效率提升,比單獨一臺手機的配置更重要。
如果你愛拍照發社交平臺:喜歡真實感的選蘋果,喜歡“一鍵出片”的選華為。
2. 關注核心痛點
能不能接受4G?如果介意華為沒有5G,又想要旗艦體驗,可以考慮其他國產安卓品牌。
要不要用久一點?打算一臺手機用四五年,iPhone更省心;想嘗鮮新功能的,華為的折疊屏、衛星通信等技術更有新鮮感。
預算是多少?蘋果標準版iPhone和華為Mate/P系列價格接近,但蘋果的Pro版比華為頂配還貴2000左右,量力而行。
3. 警惕“為情懷買單”
有人因為支持國產買華為,結果發現用不慣鴻蒙;也有人沖著iOS買蘋果,卻受不了信號差。手機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證明立場的。
別被營銷話術忽悠。比如“愛國就要買華為”或者“蘋果更高級”,這些標簽和產品本身的好壞沒關系。
四、寫在最后
華為和蘋果的競爭,本質上不是誰碾壓誰,而是兩種不同路線的較量:華為在通信技術和本地化體驗上發力,蘋果靠生態和芯片技術筑起壁壘。普通用戶沒必要站隊,按自己的需求挑就行。實在糾結的話,可以到線下店摸一摸真機——手感、系統交互這些細節,比參數對比更直觀。畢竟花的是自己的錢,用得舒服才是硬道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