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標題很嚇人,但的確是上海樓市的一部分事實。
自從24年各種政策全面刺激后,市場回暖,上海的賣房周期縮短了,但依然有大量的房子十分難賣。
賣房周期,可以 作 為一個觀察樓市冷熱的指標。
賣房周期短,樓市火熱;周期長,樓市冷淡。
那么上海現在各類房子的賣房周期,是一個什么狀態?
哪些房子,降價也難賣?
平均賣房周期超4個月
“我這房子掛了大半年,連個正經看房的人都沒有!”這是不少上海賣房房東的真實吐槽。
數據顯示,2025年3月,上海二手房平均成交周期達到133天(約4.4個月),和2024年底基本持平。
金三銀四,新政的藥效還在,市場的熱度還在。
而把時間拉長到近五年,可以看到,2021年上半年成交周期只有50多天,是近幾年成交速度較快的幾個月,契合市場周期。
話說回來,雖然當下上海的平均賣房周期超過4個月,但這個4個多月只是平均數,大把的房子掛牌一年以上賣不掉,甚至吊著賣了三年的房子也不少。
價格一降再 降,總是差一個合適的買家。
3個月房子還沒賣掉,割肉也沒客戶!置換賣房太痛苦?
要不要學習最先進的“換房寶理念”,平均賣房周期41天
現在掃碼優先給你留張票?僅剩5個名額!
房齡越老越難賣
房齡是影響成交周期的核心因素之一。
大體上看,基本是房齡越老越難賣。
2015以后<2000-2010年<2010-2015年<2000以前。
其中2015年后的次新房最吃香,平均成交周期最短,這類房子產品新、戶型合理,物業好,買家愿意為“品質溢價”買單。
2000年前老房子最慘,平均成交周期最長。
這其中有個例外是,2010-2015年的房子,賣房周期比2000-2010年的房子要長。
上海這個時間段的新房,相比之前產品力有一個質的提升,外立面從涂料、面磚升級到石材、鋁板。
且普遍采用人車分流設計,集中綠地、會所成為標配,車位比也大幅提升。
功能精細化(如小三房、全明戶型)、設計本土化(新中式),同時市場分化出剛需緊湊型與豪宅改善型兩條主線。
現在很多板塊的明星產品,也都是那個階段的產物。
尤其是2010年前后,90平的小三房造了很多。
分析來看,賣房周期長,一個原因可能是房東心態好,不愿意降價。
免費送你一份《上海賣房重磅資料包》
孟老師研究的36個快速賣房絕招全在里面
房子越大越難賣
分面積段看賣房周期,50平以下<80-100平<100-120平<50-80平<120-140平<140平以上。
基本是面積越大,越難賣。
賣房周期最短的,是面積在50平以下的老破小,動遷房。
這類房源總價低,適合剛需上車和學區掛戶口。
最難賣的是140平以上的大平層,這類房子的成交周期還在拉長。
這類房子總價動輒2000萬+,買家既要看品質又要挑地段,決策周期拉長。
總價越高越難賣
分總價段看賣房周期,500W以下<500-800W<800-1200W≈1500W以上<1200-1500W。
1)500w以下剛需房源成交周期最短(約90天),是外地年輕家庭和本地老人的主戰場。
總價500萬以下的剛需是上海樓市的成交主力,房東降價到位,加上新政刺激,3/4月份成交很快。
2)改善類總價段成交周期拉長(500-800W&800-1200W),也是新房主力總價段。
這類房子的買家既要學區又要品質,還得和新房搶客戶,浦東唐鎮、大虹橋等板塊的新房分流嚴重。
3)1200-1500w總價的中產改善房,房東心態高漲價了,但買家不買賬,賣房周期比1500w以上的豪宅還要久。
而500w以下的剛需和1500w以上的豪宅,我們觀察到,整體的掛牌價目前仍然在下滑。
剛需市場活躍,改善群體“糾結”。
4)至于2000w以上的豪宅,賣房講究一個緣分,賣房周期動輒超過1年。
上海置換賣房真崩潰了,掛牌沒帶看?降價沒成交?
20年賣房孟軍師,教你“快速賣房少虧百萬3+8絕招”
特別邀請10位粉絲免費診斷賣房問題,1V1定制方案
市區老破大最難賣
分產品看,市區老破大及郊區老房子成交周期在拉長。
市區老破小 <郊區次新房<郊區老房子<市區次新房<市區老破大。< pan>
1)市區老破小,靠地段和學區撐腰,50㎡以內“掛戶口神器”依然搶手。
郊區老房子,尤其是無地鐵、無產業、無品質的“三無產品”,掛牌量激增,房價還在跌。
市區老破大,看得上的人買不起,買得起的人看不上,處境最尷尬。
2)說個反常識的,市區次新房其實也難賣。
這個難賣的原因不是房子不行,而是總價高,對應的接盤俠數量少,而且房東和買家,對于市場走勢出現了偏差。
賣家心態好漲價,買家覺得貴不愿意買。
去年新政后,很多市區次新房的房東都上調了掛牌價,加價幅度超過5%。
但買家不認,成交僵持了。
賣房建議
上海如今多半的購房者是“賣一買一”的置換客,你的下家可能正等著他的下家賣房。
一旦某個環節的房子滯銷,整條交易鏈就會陷入僵局。
為什么你的房子賣不掉?
1)很多房東還在用20年前的套路:先掛高價試探市場,沒人看再慢慢降。但大數據時代,掛牌首周就決定生死:
如果房源掛牌過高,很容易長期無人看房,或者是成為凸顯其他房源性價比的炮灰。
所以一定要精準定價。
掛牌之前,先以客戶身份,跑完你所在板塊的所有中介。對區域內的競品小區、競品房源做市調。
特別是你所在的小區,直接競品的同戶型房源。從房源價格,房源情況,到房東賣房意圖,都做一個摸排。
做完市調之后,了解直接競品的價格和房東的情況。并且在APP查出過完半年的同戶型成交價格做參考。
按照賣出的周期,對自己的房源給出精準的定價。
精準的定價,是成功賣房的第一步。
2)渠道單一:只靠樓下中介店
互聯網時代,流量就是生命線。賣房要大力營銷,渠道推廣,學習新房的營銷策略。
增加曝光度,當然只靠樓書這種物料是不行的。
在開發商賣新房的過程中,有一個詞叫營銷推廣。
其中這幾年用的最多的,就是渠道推廣。
何為渠道,說白了就是中介資源。
就是整合所有的中介資源,包括:線上+線下+多媒體+人海戰術。
線上,就是貝殼網、百姓網、安居客……所有的網站將房源上線。
線下,就是大小中介,特別是周邊的所有中介,房源掛牌,不要簽獨家。
多媒體,就是小紅書、抖音、B站,視頻號等等全覆蓋。
3)看房“擺架子”:晚上不讓看、態度差
更有甚者,看房時擺出“愛買不買”的架勢,直接把客戶嚇跑。
在上海樓市,沒有賣不掉的房子,只有不合適的價格和策略。
當市場進入“買方時代”,房東更需要用數據思維替代經驗主義,用主動出擊替代被動等待。
畢竟,房子掛出去的那一刻,就已經在和全市20多萬套二手房賽跑。
注:該篇文章僅代表個人見解,不構成交易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