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開頭難,選定課題就是課題研究中的第一步,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在課題研究選定課題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今天小編就先談談課題研究選定課題之創新性原則。
課題研究選定課題之創新性原則,指的是課題要有新意,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對象新,另一個是視角新。雖然選取的是教學實踐中的小問題,但立足點要高,視野要開闊,把握住“起點低,立意高;問題小,思路闊”的原則。舉個例子:“學生課堂筆記、錯題集等習慣養成的思考與實踐”,“學生抄寫題目與解決問題正確率關系的研究”。
選題在沒有方向的時候是很難的,也比較難以理出頭緒。學習概念以及理論,都是為了強化理解,并在理解中活學活用。并且課題研究很難一個人完成,需要一個團隊合作,像齒輪一樣無縫對接,互相促進。
課題研究也成了部分評職稱的評審條件之一,這就意味了課題研究在某些方面已經勢在必行,尤其是教育教學方法更加突出。為了研究好課題,那就在選題方面下功夫吧。
一、選題階段:挖掘“新”的切入點
1.緊跟政策與熱點
示例:
“人工智能賦能鄉村小學英語個性化學習的實踐研究”
“雙減’背景下家校協同作業管理模式的創新探索”。
關注教育領域最新政策(如“雙減”、新課標、教育數字化等),結合學校實際需求選題。
2.解決真問題,避免空泛
示例:
“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沉浸式學習’的設計與實施”
“小學低段數學游戲化評價體系的構建”。
從教學實踐中發現痛點,如學生參與度低、評價方式單一等,聚焦具體問題。
3.跨學科融合創新
示例:
“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地理研學課程開發”
“美育與勞動教育融合的校園種植項目實踐研究”。
結合其他學科思維或技術,打破傳統學科邊界。
二、研究設計:用“新方法”提升價值
1.研究方法創新
示例:利用大數據分析學生課堂行為,結合訪談驗證教學策略效果。
嘗試混合研究(量化+質性)、行動研究、教育實驗等,避免單一文獻分析。
2.技術賦能研究工具
示例:“基于自然語言處理的初中生議論文寫作反饋系統開發”。
借助AI、問卷星、學習分析平臺等工具提升研究效率與科學性。
3.模式創新
提出可復制的新模式或路徑,如“三階五步”教學法、“雙線融合”教研機制等。
三、成果呈現:突出“新”的價值
1.成果形式多樣化
示例:開發“初中生物虛擬實驗室”小程序并申請軟件著作權。
除研究報告外,可產出教學案例集、校本課程、專利、軟件著作權等。
2.數據對比增強說服力
示例:“實驗班學生數學建模能力提升30%,3篇學生論文獲省級獎項”。
通過前后測數據、學生作品對比、教師成長案例等量化成果。
3.理論提煉與實踐結合
示例:提煉“四維聯動”校本教研模式,被3所同類學校借鑒應用。
總結可推廣的“本土化”經驗,避免純理論空談。
四、避坑指南:避開“偽創新”陷阱
1.避免盲目追求熱點
如扎堆研究“項目式學習”“深度學習”,需結合自身實踐基礎。
2.拒絕“包裝式創新”
切忌生搬硬套概念,如將傳統活動簡單冠以“XX教育”之名。
3.注重過程性材料
保留調研記錄、教學反思、學生反饋等原始資料,佐證研究的真實性。
以上就是阿魚編輯工作室的小編關于課題研究選定課題之創新性原則,這個問題的介紹。課題研究主持人、參與人及合作課題,在職稱評審中有加分作用,想了解更多關于課題研究的信息,可以咨詢我們在線編輯。#阿魚編輯工作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