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iker.ayestaran.ilustration
關稅戰進入第四周,受害者密集出現了。
我這兩天看美國論壇,越來越多美國網友崩潰痛罵。
因為很多中國商品大漲價了。
因為罵得太臟,以至于美國論壇關閉了不少帖子的評論區。
提醒網友們——請禮貌討論
美國網友紛紛曬出截圖。
他們在電商平臺買東西,付款時多了一個 「關稅成本」
截圖來自TEMU,是拼多多在美國的電商平臺。
圖上商品原價138美元,一進入到付款頁面,價格就暴增到了269美元。
多了運費、還多了一筆117美元的“進口費用”
也就是關稅啦。
電商平臺單獨標注出關稅成本,潛臺詞是——
別罵我,漲價的鍋我不背。
要罵就罵那誰吧
二
很多電商平臺都是這樣。
像TEMU——美版拼多多;AliExpress——美版淘寶;還有SHINE...
這兩天都紛紛大漲價了。
除了中國背景的平臺不想給關稅背鍋。
美媒報道——亞馬遜也打算把關稅單拎出來展示。
也是要大漲價了,怕被罵。
今天還有新聞說,沃爾瑪通知中國的供應商恢復發貨。
“新增關稅成本將由美國客戶承擔”
繼大A股民之后。
關稅的第二批受害者出現了,輪到了美國朋友
分享幾個美國網友的評論吧,我 沒有刻意篩選。
AI給翻譯成了中文。
有網友說——
他很喜歡買文具,美國本地買價格可貴了。
他用“美版淘寶”從中國買的話,不到20美元就能買一整年的量。
關稅一加,文具商都拒絕給他發貨了。
有網友說——
特朗普關稅大棒一揮,大家“從像億萬富翁一樣購物,一天之內淪為了平民購物”
“高關稅唯一受益者就是特朗普和他的富豪朋友們”
有人很傷感——
不敢輕易給“心愛的人”隨便買禮物了。
本來花少少的錢就能給大侄子大侄女買很好的玩具,讓他們開心。
現在得花雙倍了。
還有人說——
自己的小愛好以后再也支撐不起了。
還有人燃燒小宇宙,瘋狂購物。
跟關稅賽跑。
一下子買了幾個月的調料,把廚房塞得滿滿啦;
一口氣下單幾十個包裹啦;
還有人開啟了自嘲模式:
別叫它關稅,請叫它“讓美國再次偉大 ”附加費
我沒在美國生活——可能光看網上評論有點偏頗。
本地生活的朋友也可以說說。
感覺美國人民 生活成本,確實不算低。
房貸利息也蠻高。
現在普遍攀升到了5%、6%高位。
房貸支出、生活支出都不少。
現在靠美版拼多多支撐起來的小確幸,也被打破了。
這日子過久了,不把特朗普的支持率掀翻么。。。
之前挺多美國人挺樂觀,覺得關稅漲了不要緊。
成本由中國商家承擔嘛。
看下來,中國商家也承擔不起啊要轉嫁成本,那中國商家干脆就不發貨了。
關稅大棒還是狠狠打在了自己的身上。
三
寫這個不是嘲笑美國人民哈。
關稅戰一損俱損, 大家都是普通百姓而已,半斤八兩。
咱們也不好過。
昨天有讀者問“深圳房價能漲么”
“坐標深圳,現在中介一問驚呆了,虧30W的價格還不一定能出。放著燙手山芋,賣掉虧的肉疼,求求給建議?房價還能漲嗎?
我說,其實本來一切都還好。
深圳房價,截止到三月,是有企穩跡象的。
保持這個趨勢的話,倒不用急著割肉。
但關稅戰一鬧,就不知道后續會有啥影響——畢竟深圳是外貿重地。
這是目前最不確定性的地方。
我自己有點看不清未來半年。得再觀察半年,才能內心有點評估。
說來。
美國人現在愁的是通脹、漲價。
我們愁的是通縮、收入縮水。
通縮,未必100%是壞事。
對積蓄還行的人來說,生活成本降低了,錢更禁花了。
我有的朋友, 原本只在家附近精品超市買有機菜、進口酒,根本不看價格的。
現在也改網購,買便宜產品了...
按他說法,現在完全可以用一半的價格,買到同樣的產品質量了。
但,肯定不是100%好事。
對有的人來說,會非常難熬——
資產持續貶值、現金流變弱。
一部分人減少消費、會影響到經濟鏈條上的更多人,導致更多人受影響...等等吧。
ps.
更新下:
水電龍頭今晚發布了分紅方案。
2024年分紅是每股0.943元,而2023年是0.82元。
分紅增長了15%,跟利潤增長還挺一致的。
感嘆下,這就是硬資產吧。
伴我穿越了各種動蕩歲月。
目前A股2024年報差不多出齊了。我后面找機會,再盤點下,代表性收息資產的股息情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