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討論,來自于湖北的一篇報道。據報道:湖北的基層供銷社建設在今年得到了恢復,已經達到了1373家。還有人在公務員招聘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點,就是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在招公務員。根據這些信息,人們發生了普遍聯想:“供銷社”要重出江湖,“供銷社”要回來了!
其實,已經30多年過去了,現在看到的“供銷社”已經不是原來的“供銷社”了,但不管怎么說,這供銷社它就又回來了呢?
以前的供銷社,我們抱怨它店大欺客。現在的供銷社呢?除了基本的瓜果和蔬菜,現在甚至還有了理發、手機維修等服務。這和現在常見的小超市有啥區別呢?區別在于:要打造并打通未來的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最后一公里。
說到這里你肯定會笑:現在手機下單都直接送貨上門了,誰還需要供銷社啊?這還真需要供銷社!因為現在的供銷社,基本上都在做著農村的事!所以如果你現在生活圈子基本固定在城市里,那這供銷社的事幾乎和你是八竿子打不著。
說回打通未來的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最后一公里這事。
首先,馬上五一了,又到了可以網購血拼的時候了!甚至不少城市,都可以早晨下單晚上到貨了。可你別以為全國都會這樣。很多的農村鄉鎮,還是只能依托慢悠悠的郵政才能收到貨,時效性更是沒法保障。其他的快遞呢?要么只能到鄉鎮自取,要么就干脆不攬活了。
其次,農民的收入水平提升越來越吃力。現在人們感覺在超市里購買水果、糧食,總是漲價。而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也一直高不起來,原因就是糧價太低了,導致農民沒有熱情。究其原因,不外乎中間商層層加價。
再次,信息差。農民和市場之間,永遠就和盲人與象一樣,彼此摸不到彼此的門路。現在有很多現象級的熱點,比如今天這個水果火了,明天那個蔬菜貴了。于是得到消息的農民瘋狂擴大產能。但信息差帶來的“火”,也不會維持多久,短則幾個月,多則小半年,市場上原本“火”的農產品,就會立馬不值錢,農民更是得到了一地雞毛。這時候,如果有了國字號不以盈利為目的的供銷社號召,統購統銷,明碼標價,倉儲物流不再讓農民有負擔,讓農民踏踏實實種地,不再一邊想著農藥化肥和種子,一邊想著市場行情,積極性還會差嗎?
最后,角色的變化。以前的供銷社,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從事的是傳統且單一的農資產品和日用品的經營。而現在根本不缺這種經營商戶。供銷社“重現”,更大意義上是為了鄉村振興,轉變觀念。從向農民牟利,變為為農服務。在這個方向下,土地托管、收儲加工、農村合作金融貸款,甚至快遞物流、電子商務,都屬于供銷社的業務范疇。
所以說,對于90后和00后一代人,以后他們印象中的供銷社,肯定和70后與80后一代不同了,供銷社,已經從以前在那工作“有身份”,轉變為了打通未來的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最后一公里的根據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