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銷社,這個承載了幾代人記憶的地方,不僅是買日用品的商店,更是鄰里交流、打聽消息的重要場所。尤其是那些年,農村物資相對匱乏,供銷社幾乎成了大家生活的中心。大人們在這里買化肥、布匹、煤油,孩子們則盯著柜臺上的糖果和零食流口水。而最讓人懷念的,莫過于那些擺在供銷社柜臺邊、專門賣給喝酒人的下酒菜。
那時候的下酒菜,沒有現在超市里琳瑯滿目的包裝食品,也沒有外賣平臺上的精致小炒,但就是這些簡單、實惠、帶著煙火氣的食物,陪伴了無數人的酒桌時光。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供銷社里最受歡迎的五道下酒菜,看看哪些是你也曾經吃過的。
第五名:鹵豬頭肉
在供銷社的玻璃柜臺上,鹵豬頭肉總是切得整整齊齊地擺著,肥瘦相間,色澤紅亮,香氣撲鼻。那時候的豬頭肉不像現在有些鹵味店那樣油膩,而是帶著一種恰到好處的咸香,咬一口,肉質緊實,肥而不膩,瘦而不柴。
喝酒的人最喜歡點上一盤豬頭肉,配上一兩塊錢的散裝白酒,邊吃邊聊,酒意上頭時,再切上一塊,蘸點柜臺上免費提供的辣椒面,那滋味,別提多滿足了。豬頭肉的價格不算便宜,但勝在分量足,能切一大盤,足夠三五個朋友一起分享。
第四名:醬牛肉
醬牛肉在供銷社的下酒菜里算得上“高檔貨”,因為它的價格比豬頭肉還要貴一些,不是每次喝酒都能點得起的。但正因為難得,所以更讓人惦記。
那時候的醬牛肉不像現在有些超市里賣的真空包裝產品,肉質松散,味道寡淡。供銷社的醬牛肉是真正用老湯慢燉出來的,牛肉紋理清晰,嚼勁十足,咸中帶甜,越嚼越香。喝酒的人喜歡把醬牛肉切成薄片,一片一片地慢慢吃,配上白酒,酒香和肉香在嘴里交融,別有一番滋味。
第三名:花生米
花生米在今天依然是最常見的下酒菜之一,但在供銷社的時代,它只能排到第三名。那時候的花生米大多是自家炒的,或者供銷社里現炒現賣的,火候掌握得剛剛好,外殼微微裂開,里面的花生仁酥脆可口。
喝酒的人喜歡把花生米撒上一點鹽,或者直接吃原味的,抓一把放在小碟子里,一邊喝酒一邊剝,越吃越上癮。花生米便宜實惠,幾毛錢就能買一大包,所以成了很多人的首選。不過,因為它太常見了,反而沒有豬頭肉和醬牛肉那么讓人印象深刻。
第二名:涼拌豬耳朵
涼拌豬耳朵在供銷社的下酒菜里算得上“硬菜”,因為它的口感獨特,既有脆骨的嚼勁,又有豬皮的柔韌,再加上調料的香味,簡直讓人欲罷不能。
那時候的豬耳朵不像現在有些熟食店里的那樣軟爛,而是帶著一點韌性,咬起來“咯吱咯吱”作響,配上蒜末、辣椒油、香醋等調料,酸辣開胃,特別適合配白酒。喝酒的人喜歡把豬耳朵切成細絲,拌勻后裝盤,一邊喝酒一邊夾著吃,越嚼越香。
第一名:豬油渣
說到供銷社最受歡迎的下酒菜,豬油渣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但奇怪的是,現在幾乎很難再吃到正宗的豬油渣了。
那時候的豬油渣是供銷社里最搶手的下酒菜之一,因為它的制作過程簡單,成本也低,但味道卻出奇地好。豬油渣是熬豬油時剩下的殘渣,炸得金黃酥脆,咬一口“咔嚓”作響,滿嘴都是豬油的香氣。喝酒的人喜歡把豬油渣撒上一點鹽,或者直接吃原味的,越嚼越香,根本停不下來。
可惜的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很少有人自己熬豬油了,超市里的豬油渣大多是工業化生產的,口感和味道都差了很多。所以,對于經歷過供銷社時代的人來說,豬油渣不僅僅是一道下酒菜,更是一種難以忘懷的童年記憶。
結語
供銷社的下酒菜,沒有現在的精致包裝,也沒有復雜的烹飪工藝,但就是這些簡單、實惠、帶著煙火氣的食物,陪伴了無數人的酒桌時光。它們不僅僅是食物,更是一種記憶,一種情懷。
如今,我們或許再也吃不到當年那種味道的豬油渣,也很難在超市里找到真正手工制作的醬牛肉和鹵豬頭肉。但那些年坐在供銷社柜臺邊,一邊喝酒一邊吃著下酒菜的日子,卻永遠留在了我們的記憶里。
如果你也曾經歷過那個年代,不妨回憶一下,你最喜歡吃的下酒菜是哪一道?是不是也和這篇文章里提到的這些一樣,簡單卻讓人懷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