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藥商最新業績全部出爐。
四大藥商營收增速放緩
兩家凈利潤率回升
2024年,頭部四大藥商中有三家都實現了營收增長,其中,上藥營收規模首次突破2700億元,達到2752.5億元,華潤達到2576.7億元,九州通也在2023年突破1500億元“關口”的基礎上進一步增長至1518億元。
不過,三者在增速方面均呈現放緩趨勢,上藥和華潤營收增幅均從2023年的12%左右降至2024年的5%左右,九州通從近7%降至1%左右。
國控的營收出現其自2009年上市以來的首次下滑,降幅較小,約2%,總體量仍在5800億元以上。國控表示報告期內其重點推進業務模式優化,強化資源配置效率、完善運營合規管控,推動經營質量提升。
凈利潤方面,上藥和九州通表現較好,都實現了兩位數增長——上藥以20.8%的增幅實現45.5億元歸母凈利潤,九州通以15.3%的增幅實現近25.1億元歸母凈利潤。
國控及華潤2024年的歸母凈利潤均同比下滑,且降幅也達到兩位數,其中,華潤實現33.5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13.1%,國控實現70.5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22.1%。
國控首次出現營收、凈利雙下滑,與其器械分銷收入下滑有關。據悉,2024年國控的器械分銷收入約1179.15億元,同比下降9.44%,同時,器械品類原屬于國控毛利率較高的板塊之一,隨著醫藥行業合規監管常態化,醫療器械入院審查趨嚴,加之國家醫保局推進耗材集采,中標產品價格大幅下降,流通環節利潤空間被壓縮,多重因素疊加,導致其業績下滑。
2023年,四大藥商凈利潤率全部出現下滑,到2024年,華潤和國控仍出現下滑,分別從1.57%、1.52%降至1.3%、1.2%;上藥和九州通有所回升,均從1.45%上升至1.65%左右。
其中,九州通是自2021年以來凈利潤率首次回升,報告期內,九州通完成Pre-REITs首期發行,增加了5.76億元凈利潤。九州通表示將繼續深入這一戰略,把現有醫藥倉儲物流資產證券化,實現輕資產運營,為企業經營發展提供所需的資金支持。
分銷業務全線增長,頭部效應顯著
零售業務三增一降
分銷業務
四大藥商分銷收入均實現增長,上海醫藥以7.45%增速領跑,華潤醫藥、九州通、國藥控股緊隨其后。
從體量上看,僅國控的分銷業務營收達到4000億元以上,上藥和華潤醫藥的分銷營收均邁入了2000億元陣營,九州通超過千億元。具體如下:
截至2024年末,四大藥商的業務均已滲透到全國的31個省/市/自治區,國控和九州通的分銷網絡覆蓋最廣,實現了31個省/市/自治區的全覆蓋,其次是華潤醫藥(28個省/市/自治區)、上海醫藥(25個省/市/自治區)。具體如下:
四大藥商2024年分銷業務發展具體情況
在分銷業務領域,四大藥商將繼續深化布局,具體來看四大藥商2025年分銷業務規劃——
國藥控股:將調整優化經營發展策略,按子公司所在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制定差異化發展策略,推動整體業務質量和市場份額的有效提升。進一步優化客戶結構,保持區域等級公立醫院終端的覆蓋率和規模優勢。關注分級診療制度改革趨勢,拓展基層醫療機構市場。將加快推進藥械品類結構的調整,聚焦國談、集采等終端高需求藥械品種,加強品種的獲取能力。同時,進一步提升麻精特殊藥品和創新藥品的終端市場份額。
上海醫藥:進一步增強覆蓋城鄉的多層次醫藥流通服務網絡,完善藥品應急儲備和供應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數字化供應鏈優勢,擴大對上下游開展延伸服務的深度廣度;進一步完善醫藥工業體系,提升中藥板塊的傳承與創新,提升藥品生產供應能力等。
華潤醫藥:華潤醫藥雖然未具體提及2025年分銷業務的布局,但2024年的表現可以看出,其著力打造全國藥品采購營銷一體化體系,統籌多方資源,深度挖掘客戶需求,不斷提升業務發展質效。通過外延發展進一步豐富網絡布局,拓展體外診斷(IVD)和血制品分銷業務。
九州通:2025年,將繼續為連鎖、商業客戶提供網絡覆蓋、產品推廣賦能、統談分采、統采集配、品種保供、庫存共享、委托配送等服務,提高潛力品種滿足率,搭建核心分銷網絡,賦能客戶數字化發展。
零售業務
2024年四大藥商零售業務,國控、華潤醫藥、九州通同比增長,僅上海醫藥出現下滑。
具體來看,國藥控股批零一體發展和統一零售平臺建設成效顯著,專業藥房體系收入同比增長20%以上,但國大藥房因政策等因素影響業務收入下降8%左右。國藥控股將深化打造專業藥房和國大藥房兩個體系“雙品牌”戰略,聚焦優勢區域發展,提升單店盈利能力等,專業藥房體系將加強省級零售平臺一體化管理等;上海醫藥則推動上藥云健康作為旗下處方藥新零售“互聯網+”平臺的發展;華潤醫藥持續推進營銷模式的轉型;九州通則以“萬店加盟”為核心,打造直接面向C端客戶的全方位、全場景的“新零售服務體系”。
2025年四大藥商帶量采購以及收并購
策略和布局
帶量采購政策主要通過提升仿制藥品生產供應的集中度,在保證藥品生產質量的同時降低藥品價格。自2018 年以來,國家醫保局已開展10批國家組織藥品集采,共納入435種藥品,我國藥品集采目前已進入常態化、制度化階段,且范圍進一步擴大。
國家醫保局表示,2025年將在地方層面開展具備專業特色的全國聯盟采購預計達到20個左右,包括中成藥、中藥飲片以及高值耗材等,預計2025年國家和聯盟組織開展的藥品集采品種將達到700個。
在此背景下,頭部藥商通過調整業務結構、整合資源,逐步形成差異化競爭策略。
國藥控股基于當前的政策市場變化,將加快推進藥械品類結構的調整,聚焦國談、集采等終端高需求藥械品種,加強品種的獲取能力。
上海醫藥在深化醫藥商業融合發展上提到了集采,其依托鎂信健康商業保險創新先發優勢,發揮商業保險在產品集采、渠道、議價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加快升級推廣商業保險多元支付體系。
華潤醫藥共有49個品種中選國采,其一直持續推進營銷模式轉型。在醫療端通過仿制藥快速獲批和參與集采,迅速推入核心醫療端市場,同時基于市場基礎,深耕慢病用藥、基層用藥及專科醫用藥市場,不斷提升專業化學術推廣和服務能力。針對院外市場,打造院內院外、線上線下的立體化營銷體系,通過戰略合作提升產品在零售市場的覆蓋,保障處方藥院內院外多渠道可及性等。
九州通則通過國采填補空白市場與創新業務突破。國采后,九州通下屬分子公司都不同程度地獲得了生產廠家中標產品的配送權,從而分別在全國各地的公立醫療機構開立了戶頭,也不同程度地獲得了各地公立醫療機構的配送業務。
集采使九州通獲得了開拓公立醫療機構業務的機會,在原有空白市場獲得了增量發展,也為九州通院外市場及CSO、創新藥等業務帶來發展機遇。如九州通近三年在等級公立醫院渠道(含城市和縣級公立醫院)的銷售收入年復合增長率達9.30%,在等級公立醫院的有效客戶數快速增長至1.36萬家,客戶覆蓋率進一步提升,已明顯受益于帶量采購政策的影響等。
除集采外,圍繞在四大藥商身上另一共同的詞便是“收并購”。中小流通企業加速出清,頭部企業通過并購整合擴大份額。
接下來,上海醫藥圍繞免疫、精神神經、腫瘤、心血管、消化代謝及抗感染領域布局重點產品與潛力產品,提升技術能力,推進營銷轉型,筑牢發展底盤;聚焦中藥、微生態、罕見病藥等優勢業務,創新產品品類,加快市場拓展,提升價值貢獻;以自研+引進方式豐富免疫、精神神經、腫瘤領域的創新藥管線,提升創新競爭力。
華潤醫藥將大力發展生物制品,著力血制品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整合和延伸,通過多種方式推進高端醫療器械、創新藥、滋補中藥等領域布局;注重外延并購質量等。
九州通進一步深入推進新產品、新零售、新醫療、數字化、不動產證券化(REITs)的“三新兩化”戰略轉型,實現數字化醫藥分銷與供應鏈業務、總代品牌推廣業務、醫藥工業自產及 OEM 業務、醫藥新零售與萬店加盟業務、數字物流與供應鏈解決方案、醫療健康及技術增值服務業務持續高質量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