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銀行2024年度財報呈現出一幅規模與效益齊升、質量與結構優化的高質量發展圖景。在復雜多變的經營環境下,該行通過戰略聚焦、模式創新和精細化管理,交出了一份具有行業標桿意義的成績單。
通過深度解構其財務數據與經營策略,發現三個核心維度值得關注,規模擴張與結構優化的動態平衡、收入結構的韌性重構以及風險管理的長期主義思維,這三大要素共同構成了該行逆周期穩健增長的內在邏輯。
規模擴張與結構優化的動態平衡
從資產端觀察,齊魯銀行總資產規模突破6,895.39億元,同比增長14.01%,增速高于全國城商行平均水平約3個百分點,這種增長并非簡單的規模驅動,而是呈現出鮮明的結構化特征。
貸款總額3,371.42億元的增量中,科創貸款、綠色貸款、普惠貸款分別實現46.64%、38.93%、13.97%的跨越式增長,三大重點領域貸款增速均顯著高于全行貸款平均增速。
這種戰略性的資產配置調整,既響應了國家"十四五"規劃中關于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綠色金融的政策導向,也為其贏得了差異化的市場競爭優勢,值得關注的是,該行在規模擴張的同時維持了良好的風險收益平衡,公司貸款不良率較上年末下降40個基點至0.95%,展現出風險定價能力的持續提升。
負債端的表現更凸顯其深耕本土的競爭優勢,存款總額4,395.41億元,同比增長10.42%,其中個人存款增速達13.34%,顯著高于公司存款7.61%的增速。
這種存款結構的變化暗含兩層深意:其一,零售客群基礎持續夯實,個人客戶總數突破784萬戶,人均在行資產提升5.95%,客戶粘性的增強為負債成本管控創造了更大空間;其二,縣域金融戰略成效顯現,縣域機構存款增速16.87%高于全行平均水平,說明其"城鄉聯動"戰略已進入收獲期。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存款定期化趨勢加劇的行業背景下,該行通過智能存款產品創新和客戶分層經營,成功將個人定期存款成本率壓降至2.73%,同比下降31個基點,這種主動負債管理能力在中小銀行中尤為難得。
收入結構的韌性重構
盈利能力的持續提升得益于收入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利息凈收入90.31億元雖然仍是主要收入來源,但其占比已從2020年的82%降至72.27%,非息收入占比提升至27.73%的歷史新高。
這種收入結構的優化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三大戰略支點的共同作用:財富管理業務的中收貢獻顯著增強,理財規模555.99億元帶動代理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31%;交易銀行服務能力升級,國際業務線上交易活躍度提升50%,帶動結算收入增長23.62%;金融市場業務實現投資收益率2.88%,在利率下行環境中維持了較好的收益水平。
特別需要關注的是,該行非息收入中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增速達12.97%,這與其數字化轉型帶來的中間業務創新密切相關,顯示出輕型化轉型的戰略定力。
風險管理的長期主義思維
資產質量的持續改善堪稱行業典范,不良貸款率1.19%創近六年新低,撥備覆蓋率322.38%較上年提升18.8個百分點,兩項指標均優于上市城商行平均水平。
這種風險抵御能力的強化,源于三個維度的主動作為:在風險識別端,將大模型技術嵌入信貸全流程,實現對科技型企業的精準畫像;在風險化解端,建立"線上+線下"協同的清收機制,全年處置不良資產規模同比增長23%;在風險抵補端,前瞻性計提信用減值損失36.27億元,雖然同比減少12.48%,但撥貸比穩定在3.83%的審慎水平。
值得警惕的是,個人貸款不良率上升82個基點至2%,這既反映消費信貸風險暴露的行業共性,也提示需要加強零售客群的動態評級管理。
數字化轉型已成為驅動價值創造的新引擎,全年科技投入占比持續提升,數據中臺體系累計開發模型300余個,RPA機器人節省人工3.3萬工時,這些投入直接轉化為經營效能的提升:手機銀行月活客戶增長12.43%,財富中高端客戶增長15.62%,數字化渠道貢獻了68%的新增客戶。
在風險控制領域,"湖倉一體"數據架構支撐了信貸審批效率提升40%,反欺詐系統攔截可疑交易金額同比增長2.3倍。這種科技賦能不僅體現在效率指標上,更重構了商業模式——"齊魯e融"智能平臺實現21款產品精準匹配,縣域特色產業線上審批模型覆蓋80個產品,數字化正在重塑該行的價值創造鏈條。
縱觀齊魯銀行2024年的財報,三個關鍵財務指標的協同變化:凈息差1.51%雖然同比收窄23個基點,但下半年降幅環比收窄3個基點,說明負債成本管控開始對沖資產收益率下行壓力;成本收入比27.41%微增0.99個百分點,但考慮到新設兩家分行及科技投入加大的戰略需求,這種成本增長仍屬合理范圍;ROE12.52%在規模擴張背景下保持穩定,印證了資本使用效率的持續優化。
這三組數據的動態平衡,反映出管理層在規模、效益、質量三角關系中找到了最優解。
展望未來,齊魯銀行仍需在三個方面深化經營:其一,把握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機遇,將科創金融先發優勢轉化為細分領域的護城河;其二,完善零售信貸的全生命周期風險管理,特別是強化消費貸的貸后預警體系;其三,加速數據資產的價值轉化,探索符合新會計準則的數據資產入表路徑。
當前估值水平尚未充分反映其戰略轉型成效,隨著"十四五"規劃收官年的戰略紅利釋放,該行有望在區域銀行競爭中進一步確立領先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