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遼寧遼陽傳來揪心的消息——白塔區一家叫“三里廚娘”的飯店突然起火,大火和濃煙瞬間吞沒了整棟樓,最終22條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這個平常的工作日。消息傳來,網友們既痛心又疑惑:這家開了四年的飯店,營業執照、食品許可證樣樣齊全,怎么就突然成了“奪命火場”?更讓人后怕的是,這場大火撕開的,可能是無數小餐館暗藏的安全隱患。
事故發生在中午用餐高峰期,飯店一樓的廚房最先竄出火苗。按理說,廚房有點火星不算稀奇,但這次火勢像被點了導火索,眨眼間就順著樓梯和管道往二樓蔓延。二樓是員工休息區,當時不少人正在午休,等意識到起火,樓道已經被濃煙封死了。消防人員趕到時,現場情況讓人揪心:二樓窗戶裝著防盜欄,根本沒法逃生,好多人是被濃煙嗆暈的,送到醫院時已經沒了生命體征。更讓人難受的是,這家飯店開在回遷樓的底商,樓體結構本就緊湊,一樓廚房、二樓住人,燃氣瓶就挨著灶臺,電線像蜘蛛網一樣繞著天花板,典型的“前店后住”“樓上樓下混用”的“三合一”格局。
其實,這樣的隱患早就被盯上了。有退休的消防專家說,早在2017年,當地就對老城區的商鋪做過排查,發現七成以上都有排煙不暢、電線老化、消防間距不夠的問題。2021年,白塔區的回遷商鋪還發生過幾次小火災,當時就有消防員提醒:“這種小飯店看著合法,其實結構根本不達標,一旦起火,煙氣分分鐘封樓。”可為啥這么明顯的問題一直沒解決?說起來,這類小餐館大多開在老舊小區,產權復雜,房東、租戶換來換去,今天整改完明天又改回去,監管起來實在難。而且小本生意掙的都是辛苦錢,讓老板花大價錢裝消防設備、隔離開住宿區,很多人都舍不得,總覺得“哪能這么巧就著火”。
這場火之所以燒得人心惶惶,還因為它不是個例。這些年,江蘇常州、山東濰坊都發生過類似的餐飲火災,共同點都是:證照齊全,卻把廚房、餐廳、住宿混在一起,消防設施要么沒有要么成了擺設。有網友翻出資料發現,“三里廚娘”的二樓根本不是正規的住宿區,就是臨時搭出來給員工休息的,電水壺、電爐隨便用,電線亂拉,燃氣瓶就堆在墻角,這不就是把“定時炸彈”埋在身邊嗎?
再看網友的評論,真是啥心情都有。有人忍不住發火:“天天查證照,查完就了事,就沒人看看現場啥樣嗎?樓上住人樓下動火,這跟在家放煤氣罐有啥區別?”還有人想起自己身邊的小館子:“我們小區樓下的飯店也是這樣,二樓住老板一家,樓梯窄得只能過一個人,萬一著火跑都沒地兒跑。”也有網友說得實在:“小飯店是民生,要養家糊口沒錯,但安全是底線啊!不能因為店小就放松,等出了事再后悔就晚了。”更有人提到監管問題:“都說‘三合一’場所危險,可到底誰來管?消防、工商、社區各管各的,最后反而沒人管,這種‘監管真空’才是最可怕的。”
說句掏心窩的話,這次事故最讓人警醒的,就是“合法合規”不等于“安全”。很多小商戶覺得,只要證照齊全就萬事大吉,監管部門也覺得“手續都全了,應該沒問題”,可恰恰忽略了最關鍵的現場隱患。就像這次的飯店,一樓廚房的油煙管道多少年沒清理了?二樓的逃生通道是不是真的暢通?電線有沒有老化?這些細節才是救命的關鍵。再說了,那么多前車之鑒擺在那兒,為啥還是“年年排查、年年出事”?說到底,還是隱患整改沒落到實處,嘴上喊著重視,實際操作中卻因為“難協調”“成本高”“怕影響生意”而打了折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