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專注終身成長領域的董三自。
《莊子.在宥》中,有一則鴻蒙的寓言故事。
在宥,在,自在;宥,寬容。
不少人認為,這篇是在探討治理天下的方法。
鴻蒙二字,并不是隨意取的。
道家認為,宇宙在形成萬物之前,是一團混沌之氣;
他們將這氣稱之為“元氣”,亦作鴻蒙。
古人認為,元氣,是宇宙萬物的本原,是構成一切物質的基礎。
對人體來說,它不僅是先天之本,也是身體得以正常運轉的保障。
因此,我們不需要把文章局限在某個方向上;
鴻蒙,代表起始、源頭、本質;
簡而言之,這是對萬物本源的思考與探討,是在論道。
有位叫云將的人,遇見了鴻蒙,請他為自己答疑解惑。
【天氣不和,地氣郁結,六氣不調,四時不節。今我愿合六氣之精以育群生,為之奈何?】
我們很多人喜歡一字一句地解讀,實際上這反而會造成字義上的拘泥;
對于本質和規律性的東西,我們要盡量調動直覺去感應,“悟”其理,而不是執著于文字的表象;
表面看,他是在探求治理天下之道,但大道從來都是通行的,放之四海而皆準;
因此,如果領悟了治理國家之道、別的諸如修身之道、相處之道什么的,不都同此理?
對云將這句話,要抓住一個中心詞:亂。
不論是社會、外在的人事物,還是個人的身心,有序則健康、和諧;
反之,一旦本來的規律、節奏被破壞,就會變得混亂無序;
在外則亂,在內則病。
鴻蒙一語中的:
【亂天之經,逆物之情,玄天弗成】
經,古人視為準則、義理;
天之經,天之準則,天的準則,自然是指“道”。
這是指出,云將的問題在于,不懂得尊重天道,不知道順應萬物本性,也即“有為而為”。
將個人意志凌駕于自然規律之上,這屬于蠻干、瞎干!這樣又怎能不出問題呢?
在云將的請求下,鴻蒙給出了解決的方法:
心養。
【汝徒處無為,而物自化。】
請牢記這句話!真真是一句頂一萬句,濃縮之精華!
可以說如果充分理解了這句話,人生的很多煩惱都將迎刃而解。有機會我們再詳細解讀。
剛開始,不明白為何莊子這里要說“心養”,而不說養心。
明明都是表達修身養性的意思。
后來忽然悟了。
心養和養心,表面看就是順序不同罷了,但實際上,大有深意。
它表達了道家的理念:無為。
養心,養是個動詞,是個主動為之的概念;
而心養,養在后,強調了心的主體地位。
意味著要順應“心”喜好虛靜、清明的需要,去養護它。
若是真正有悟性的人,后面的話根本不用再說下去。
這倆字已經包含了所有的道與術!
人生,外面所有的亂,都來自于“心”的混亂,都在于不懂得規律,不按規律辦事。
因此,解決方法就是領悟規律(道),一切按規律辦事。
到哪去尋找這個規律的源頭呢?
道,無處不在。
當我們的心靜下來,就像一面鏡子,于是,“道”就自然在其中顯現。
而后,按道之規律行事(無為),一切事物都將按各自的軌跡運化。
從此,各自相安無事。
心養的說法,巧妙地表達了莊子的理念,是一種無為之為的大智慧的表現,
更多精彩見個人主頁。
心智提升,是人生最重要的成長,貫穿一生。
我們的成長目標是:自足、自洽、自在。
我是專注終身成長領域的董三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