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看病,時常面臨幾大難題:手機預約掛號,不會操作;醫院跑上跑下看病付費,體力跟不上;面對醫生的病情詢問,清晰表達又成了難題……老人就醫難,如何化解?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一個新興職業在申城悄然出現:陪診師。
顧名思義,陪診師的工作,就是從老人出門到回家,陪伴老人完成看病的全流程,讓老人和家屬舒心又放心。這聽起來似乎很簡單,其實背后的“門道”可不少。
陳斌,楊浦區首批獲得“上海養老服務陪診師”資格證書的專業陪診師之一,在殷行街道小有名氣,每周的工作日程排得滿滿當當。前兩天,84歲高齡獨居老人王阿婆,因為突發胸痛疾病急需送醫救治,緊要關頭,她通過居委會申請到了陳斌的陪診服務。
從推著輪椅出門,到趕到長海醫院掛急診、檢查就醫,王阿婆全程坐輪椅配合檢查,幾乎沒費什么力氣。陪診師陳斌則在醫院里奔來奔去,掛號、付費、幫忙復述病情等等。有了陳斌的陪伴,王阿婆心里多了一份安心與感激。她告訴記者,假如一個人來醫院,面對各類手續和檢查問診,會感到“既無力又害怕”。
入行養老陪診,陳斌并非新手。她從事養老服務工作已有7年多,熟悉老年常見病和就醫流程。取得陪診師資格證書后,陳斌從事陪診工作更加得心應手。她說,自己愿做老人就醫時的“拐杖”,“高齡老人獨自就醫的無力感,沒有體會過的人是很難感同身受的。化解老人的孤獨與無助,這就是陪診師的意義所在。”
在長白新村街道,陪診師金仲凱也是周邊高齡老人陪診選擇的“香餑餑”。小金從事養老服務工作5年多,認識了很多高齡獨居老人,平時老人有什么需求,都向他求助。取得“陪診師”資格證書后,專業陪診又成為他的業務之一。從陪伴前往醫院,到掛號、看診、付費、配藥等,他熟練地帶著老人完成“一條龍”服務,如同老人的“臨時兒女”。
楊浦是養老大區,老年人口占戶籍總人口超40%。就醫難的問題,早已受到社會關注。2023年,楊浦率先試水陪診師持證上崗。位于楊浦的上海開放大學啟動首屆上海養老服務陪診師培訓,通過考核的學員可獲得由上海市養老服務和老齡產業協會頒發的“上海養老服務陪診師”證書。于是,第一支上海“正規軍”出爐。2024年,首屆楊浦區陪診師培訓班也如期開班,包括陳斌、金仲凱在內的一批資深“養老人”,見證這一新職業的萌芽、興起。金仲凱表示,自己很高興看到陪診行業正在規范發展,有了資格證書,既是對老人安全的承諾,也是陪診師職業發展的保障。
當前,楊浦共培育了330余名陪診師。為了進一步鼓勵行業發展,楊浦區民政局一方面與國融樂養合作,助力搭建陪診線上“點單”平臺,讓陪診師工作有據可查;另一方面持續出臺政策文件,對參與培訓的“未來陪診師”發放經濟補貼。楊浦區民政局養老服務科工作人員張凌燕表示,希望通過專業培訓,讓陪診師這個與時間賽跑的“救命”從業人員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陪診服務技能,“同時,楊浦區民政局也會加強對這個行業的監管,讓老人和陪診師的合法權益都能得到保障。”
陪診師是朝陽行業,也是緩解就醫困境的有效補充,給老人、行動不便患者、異地看診患者等就醫弱勢人群帶來便利。楊浦居民可在“隨申辦”APP楊浦區旗艦店內,搜索“陪診”,并根據提示完成陪診下單。
文字丨陳濤
圖片丨陳濤
視頻丨王子亮
編輯 |吳百欣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