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介紹上甘嶺戰役中涌現出的志愿軍特等功臣。
張廣生
1951年10月19日,志愿軍15軍45師135團對597.9高地發起了反攻。才當上135團2營參謀長的張廣生,沒有按慣例待在指揮部指揮而是親臨前線與部隊一起行動。當部隊進攻到597.9高地的0號陣地時,敵人隱蔽的火力點突然開火阻斷了部隊繼續前進的道路。
盡管時間緊迫,張廣生卻沒有命令部隊強攻。他仔細觀察了敵人的火力配置,然后給班長李炳舟,營通信員黃繼光布置了組建爆破組,從兩翼一起對敵火力點進行爆破的任務。
其后黃繼光舍身堵槍眼完成張廣生派給他的任務;而李炳舟在被打斷腿的情況下,依舊堅持爬向敵軍火力點成功地完成了爆破任務。
在黃繼光和李炳舟搗毀了敵人的火力點后,張廣生指揮部隊沖上去一舉拿下了0號陣地,重奪了對597.9高地的控制權,殲敵1200余人。隨后張廣生留在了奪回的陣地上,與自己的部下們一起堅守597.9高地。
防守作戰中,張廣生表現出了卓越的指揮才能。在10月24日敵軍以一個營發起的反撲時,張廣生抓住戰機呼叫來了準確的炮兵火力支援,以11人傷亡的代價殲敵420余名!在轉入坑道作戰后,張廣生積極組織退入坑道的部隊發動夜襲作戰,僅10月26日夜就殲敵30人,而且己方無一傷亡!
10月30日凌晨當增援部隊對597.9高地發起反擊后,張廣生指揮退入坑道的部隊對表面陣地的敵人也發起了反擊,里應外合一舉收復了597.9高地的表面陣地。不甘心失敗的敵人從30日拂曉到傍晚,一口氣發起了23次進攻,卻全被張廣生指揮部隊打退!
然而就在第23次進攻的敵人撤退下去時,一枚飛濺的彈片擊中了正在指揮作戰的張廣生頭部,英雄倒在了迎來勝利的前一刻。
戰后志愿軍總部為張廣生烈士追記特等功。
張廣生未能獲得稱號,可能是因為他的層級較高。
雖然缺乏張廣生的資料,但是他在上甘嶺前只參加了第五次戰役,從入朝參戰到上甘嶺戰役的半年多時間里,張廣生已經從連長先后晉升為團部作戰參謀、2營副參謀長、2營參謀長,可見他多受上級賞識。
張廣生烈士犧牲時年僅24歲,這是一位新中國未來的將星啊,太可惜了。
朱有光、王萬成
1952年11月2日天還沒有完全亮,由志愿軍第12軍第31師91團3營8連據守的597.9高地,便遭到了敵軍兩個團的猛烈進攻。敵軍的進攻一次次被8連擊退,因此敵軍改變了戰術,變全面進攻為重點進攻。
其中597.9高地的一號陣地遭到了敵軍一個營的圍攻,眼見1號陣地就要不保,于是8連指導員劉懷珍從預備隊僅剩的8名戰士里,挑了三名戰士
朱有光、王萬成、李世芳組成一個戰斗小組,前往增援一號陣地。
由于1號陣地于其它陣地的交通壕已經被敵軍炮火摧毀,所以僅有三名戰士組成的戰斗小組,必須要從敵軍的火力封鎖下穿過才能到達1號陣地。很快敵人便發現了增援1號陣地的戰斗小組,密集的迫擊炮彈向他們傾瀉而來。
李世芳不幸在中途中彈無法再繼續前進,只剩下朱有光、王萬成兩人沖到了陣地上。
然而當朱有光、王萬成沖到陣地上時,敵人也已經涌入了一號陣地,朱有光、王萬成面對百倍于己的敵人,沖在前面的朱有光首先毅然拉響了爆破筒,王萬成隨后也跟著拉響了爆破筒,兩人前仆后繼地選擇了與陣地共存亡!
朱有光烈士時年21歲,王萬成烈士時年20歲,他們用自己的年輕生命拉上了100多名敵人陪葬。
戰后志愿軍總部為朱有光、王萬成兩位烈士追記特等功。
上甘嶺戰役中陣亡的特等功臣沒有獲得英雄稱號的只有這幾位,由此可見上甘嶺戰役評功標準是多么的嚴格。
覺得碼字的文章還行,走過路過看過的朋友還請贊個粉個轉個。
謝謝大家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