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2月,長生口伏擊戰繳獲大量日軍武器,圖為戰斗中繳獲的日軍山炮。河北日報資料片
“太行八陘”之一的井陘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民間有“過了井陘口,軍隊放心走”的說法。全民族抗戰初期,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兩次在井陘長生口伏擊日軍,狠狠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
1937年10月中旬,日軍占領石家莊后,山西成為華北日軍奪取的下一個主要戰略目標。日軍企圖由晉東迂回晉北經娘子關到忻口側后,配合其在忻口正面進攻的部隊會攻太原。
娘子關地區的局勢緊張,山西成為華北日軍奪取的主要戰略目標。在此緊急情況下,八路軍總部命令第一二九師火速向娘子關東南、日軍側后挺進,尋機殲敵,配合國民黨軍阻止日軍西進。
10月20日,第一二九師三八六旅旅長陳賡率七七二團到達井陘支沙口準備阻擊日軍。
21日晚,七七二團副團長王近山率三營兩個連趕到長生口河溝即將登上西部山坡時,突然發現從板橋方向開來一隊日軍。王近山立即命令戰士們利用山溝兩側有利地形設伏。
日軍進入伏擊圈后,八路軍戰士突然出擊。持續約一個小時的戰斗中,軍號聲、槍炮聲與戰士們的喊殺聲響成一片,八路軍一舉殲敵50余人。這是陳賡所率三八六旅的抗日第一戰,首戰告捷。
如果說這次長生口伏擊戰勝在隨機應變,那么第二次長生口伏擊戰則勝在精心策劃。
1938年2月8日,第一二九師按照八路軍總部命令,與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協同向正太鐵路陽泉至井陘地區的敵人進擊,以切斷日軍后方交通,配合晉南、晉西正面戰場作戰。
第一二九師領導劉伯承決定以七六九團進攻舊關,吸引井陘的援敵西出;七七一團、七七二團埋伏于舊關和井陘間的長生口地區,圍殲援敵,鉗制向晉南進攻的日軍。
22日凌晨,一切布置妥當,設伏的戰士們頂著凜冽的西北風,匍匐在陣地上。4時,七六九團開始圍攻舊關日軍碉堡,但并未切斷電話線。不出所料,驚恐的舊關敵軍慌亂向井陘日軍電話求救。隨后,井陘日軍200余人乘車來援。
6時,日軍全部進入長生口伏擊圈,陳賡指揮七七一團、七七二團發動突然襲擊。敵人措手不及,亂作一團。一陣射擊后,八路軍指戰員端起刺刀沖向敵群。經5個小時激戰,我軍擊斃日軍130余人,擊毀汽車5輛,繳獲迫擊炮3門、重機槍2挺、步槍50余支。
兩次長生口伏擊戰“迅速、堅決、突然”,有力牽制了日軍的行動,充分體現了八路軍對游擊戰的熟練運用。兩次勝利對民眾鼓舞很大,聽說部隊打了勝仗,周圍村鎮的群眾爭相送茶送飯,慰問部隊。
黃驊市融媒體中心
來源 | 河北日報
編輯 | 張孟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