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爺蹲在門檻上,煙袋鍋子敲得石磙當當響。眼瞅著天上云堆得像棉桃,他嘟囔著“收不收,就看四月初六”,這話打小就聽爺爺說。今兒個正好四月初六,村里老輩人扎堆村口,全盯著天盼兆頭。
老話說“四月初六晴,夏季熱難?!保山駜簜€云層壓得低。要是按“雨淋頭,種田老農要受窮”的說法,這雨要是落下來,秋莊稼怕是要遭罪。
但也有人記著另一句“四月初六雷,米谷堆成堆”,眼巴巴等著雷聲炸響。村東頭王伯前年碰著初六晴天,整個夏天熱得玉米葉子打卷。
去年初六下了場連陰雨,低洼地的豆子全泡爛在地里,收成全打了水漂。今年這天氣不陰不晴的,就像懸在頭頂的秤砣,壓得人心里七上八下。
年輕的小趙扛著手機笑他們迷信:“天氣預報說下周升溫,管它初幾不初幾。
”可李大爺瞪他一眼:“你懂個啥,老輩人看天吃飯的門道,比你手機里的數靠譜。
”這話一出口,人群里響起稀稀拉拉的附和聲,也有幾個人低頭看起了天氣預報。晌午頭,不知誰喊了句“掉雨點了”,眾人齊刷刷抬頭。雨滴砸在石板路上,濺起的土腥味里,有人開始唉聲嘆氣,有人卻默默去捆扎晾著的農具。
這雨到底是“三伏涼爽似秋天”的好兆頭,還是“要受窮”的壞開頭,誰也說不準。說起四月初六的講究,不光是看天。隔壁村至今保留著包包子的老習俗,說是用面皮“包住”豐收,盼著倉里谷米滿當當。
還有地方搶花炮、吃粽子,熱熱鬧鬧的場面里,藏著老輩人對風調雨順的念想??涩F在年輕人嫌這些習俗麻煩,覺得看天氣預報更省事。但王伯總說:“老規矩不是擺設,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念想。
”就像他每年初六都要在門框上插艾草,說是能“攔住”災邪,護佑莊稼平安。這場雨斷斷續續下到傍晚,村支書在廣播里提醒做好排水。李大爺蹲在田邊看水流,渾濁的水漫過田壟時,他突然念叨起“人算不如天算”。
可手里的鋤頭卻沒停,順著田埂挖出一條條導流溝,這是他跟老天爺打交道的法子。我總覺得,這些老話不是死規矩,是老輩人跟老天爺打交道的門道。農諺里藏著觀察了幾輩子的經驗,習俗中帶著對土地的敬畏,哪怕科技再發達,這些都不該被忘。
就像今兒這場雨,有人看到了擔憂,有人看到了希望,可土地從來不會辜負肯下力氣的人。臨了,李大爺拍著褲腿上的泥說:“管它初六朝哪個天,咱把種子埋進土里,把汗灑在地里,收成就錯不了。
”這話在暮色里傳開,驚飛了地頭的麻雀,也讓蹲在田邊的年輕人若有所思。
四月初六的雨還在下,可地里的玉米苗正頂著水珠往上躥,不管是福是禍,日子總得跟著節氣往前趕。老祖宗的話藏在節氣里,日子是順是坎,還得看咱怎么和天地相處。至于這雨到底是預兆豐收還是提醒防災,或許等秋天谷子進倉時,答案自然會揭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