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鋒
針對多地網友在社交平臺反映接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健康問詢”電話,有“催生”之意,頂端新聞報道披露,成都市青羊區草市御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回應稱,系社區“通過AI電話,排查轄區內居民的健康情況,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
一個主動排查居民健康情況,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的行為,為何會造成老百姓的誤解?
青鋒認為,在于排查問詢設計的問題,存在一定問題。如成都市民李華(化名)稱,“自己接到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來電主要詢問孕情,包括近期有無懷孕打算、生理期時間等”。對于這類涉及生理時間、孕情等個人隱私的敏感問題,估計問詢設計人員事先沒有做認真考慮,更沒有事先放在法律框架內考量,直接詢問居民這些問題是否涉嫌違法?是否會引發居民抵觸情緒,或者造成其他不良影響等等。
也就是說,提供健康服務之前,對直接問詢居民的相關問題缺乏針對性和法律邊界等問題的考量。
之所以會出現上述情況,青鋒認為,和之前個別地方工作思維不無關系。也就是說,一些人員往往會認為,我為你辦好事,不論采取什么方式,是否涉嫌違法等,只要我出發點是好的,沒有惡意,老百姓都應該無條件接受,否則,就是有抵觸情緒。殊不知,法無授權不可為,已經成為當下社會共識,作為公民,對社區等相關部門提供的服務,多問一個為什么,或者有所質疑,是居民個人的權利。
青鋒注意到,頂端新聞披露的《江北街道育齡婦女孕情早發現早報告工作機制》中明確,“主動搜索發現并向轄區衛生服務中心報告孕婦信息。由轄區衛生服務中心免費為孕婦提供艾滋病、梅毒、乙肝咨詢檢測服務”等。由此可見,相關社區電話問詢,重點“是為了向轄區居民提供衛生健康服務,嚴防艾滋病、梅毒、乙肝在母嬰間傳播”,與催生催育沒有必然的關聯。
但不管怎樣,社區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電話問詢中有關詢問的問題的方式方法,有進一步改進的必要,不要讓老百姓一接到電話聽到的就是個人敏感隱私的問詢,讓人第一時間就產生抵觸情緒,紛紛表示,“真的不能接受被每個月追問月經啥時候來的”等問題,導致好事沒有辦好,反而產生負面作用。
另外一個方面,為國家民族計,優生優育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人們要不斷提高認識,以平常心對待社區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健康問詢”,不要被“社區來電催生”等相關話題所困擾。
也就是說,通過社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居民兩方面的共同努力,共同營造好社會健康服務的氛圍,讓社會更和諧、更健康,人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