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陳頭蹲在田埂上,草帽扇得嘩啦響,盯著日歷直出神。今兒個立夏,陰歷四月初八,村里老人都說“晚立夏熱死牛”,這話他記了半輩子。
去年玉米地旱死三成苗,今年剛露頭的棉花苗,能扛住 hotter 的天?
“早立夏涼颼颼,晚立夏火烤秋”,廣播里的氣象預報和老話撞上了。預報說北方六月可能破40℃,可地頭王大爺偏不信:“立夏沒雨才烤人,明兒要是落幾滴呢?
”村東頭李嬸望著東南天的云絮,又瞅瞅曬干的水窖:“‘立夏雨淋頭,三伏涼得透’,這云咋飄走了?”氣象站的小劉抱來數據,2024年北方高溫日數多了15天,今年厄爾尼諾的尾巴還沒走。
“立夏在月頭,曬得石頭流油”,這話應在陽歷五月,咋和陰歷算的不一樣?田里的麥穗剛灌漿,要是連續三天40℃,灌漿期怕要短三天,麥粒能鼓起來不?
南邊的老張來電話,說他們那兒預報暴雨連場,“立夏小滿,江河水滿”,可咱這兒河底還裂著縫呢。老輩人傳下的農諺,到底是看陰歷準,還是聽陽歷的氣象預報?
村小學的娃們問:“爺爺,40℃是多熱?比去年暑假還熱嗎?
”這話把人問得心里發緊。
我瞅著地里卷邊的玉米葉,心想:要是真熱成那樣,澆水的機井夠不夠用?
電費又得漲多少?
鎮里農技員來科普,說高溫對玉米授粉不好,可老百姓不懂啥授粉,就知道苗蔫了就得澆水。“立夏不熱,五谷不結”,可太熱了也結不好啊,老祖宗的話是不是得留個心眼?鄰村有人開始打深水井,一口井萬把塊,萬一雨多了,這錢不就打水漂了?
天氣預報的曲線圖上,六月那根線陡陡往上竄,像根燒紅的鐵絲懸在頭頂。村西頭的趙叔把遮陽網翻出來,去年沒用上,今年怕是要派上大用場了。“心靜自然涼”,這話誰都會說,可眼看著莊稼遭罪,心里能靜得下來?
集市上的草帽賣得飛快,老漢們摸著草辮直嘆氣:“當年用蒲扇,如今得戴兩層草帽。
”氣象衛星拍的云圖顯示,南方的雨帶正往北挪,可咱這兒的溫度計,咋還在28℃打轉?田里的蚯蚓都鉆到樹蔭下了,老陳頭記得“蚯蚓出,天要熱”,這是不是要變天的兆頭?
村廣播又響了,提醒防范干熱風,可老百姓更想知道:這40℃的天,到底來不來?
超市的冰柜前排滿了人,冰棍賣得比去年早半個月,孩子們吃得滿臉甜水,大人卻皺著眉。
“立夏北風起,十塘空九塘”,要是整個夏天沒幾場透雨,村里的老井怕是要見底了。我站在曬場邊,看著遠處白晃晃的天,突然想起小時候盼著夏天吃西瓜,現在卻怕夏天曬壞莊稼。
老輩人傳下的農諺,像本舊賬本子,記著天老爺的脾氣,可如今的天,好像越來越難琢磨了。
玉米苗才半尺高,要是六月就熱成那樣,追肥的時機咋把握?多澆水會不會漚了根?
鎮政府發了抗旱物資,水泵、水管堆在倉庫,可老百姓更盼著天上能下幾場透雨。
“夏天熱不熱,就看立夏節”,今兒個立夏沒下雨,老陳頭蹲在門檻上,吧嗒吧嗒抽旱煙。煙頭明滅間,他望著天際線,那兒有片云慢慢聚起來,像塊沒擰干的濕抹布,不知道能不能落幾滴雨。可天老爺的脾氣,哪是凡人能摸透的?
這夏天到底有多熱,還得一天天瞅著,莊稼人的心,也跟著日頭起落懸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