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五蹲在田埂上搓碎手里的土坷垃,眼瞅著田里沒插完的秧苗直嘆氣。明天就是立夏,可農歷四月初八這個日子,讓村里的老把式們最近總念叨個不停。
“立夏在頭,伏里桑拿”,這話從爺爺輩嘴里傳下來,到底準不準?王五心里直犯嘀咕。
今年立夏陽歷5月5號,正好撞上農歷四月初八,在老輩人眼里,這“月頭”的立夏有講究。按農諺說,立夏在頭意味著伏天熱得狠,跟洗桑拿似的,可現在天氣預報說北方冷空氣還在折騰。東北、華北北部氣溫比往年低,可廣西那邊都熱到30℃往上了,這天氣咋這么不“同步”?
村里張大爺拄著拐棍說,四月初八是浴佛節,趕上立夏說明夏天來得“正當時”。可年輕一輩不信這個,掏出手機劃拉天氣預報:“7月20號入伏,就30天的短伏,能熱到哪兒去?
”兩邊說法一碰撞,莊稼人心里更沒譜了,到底該信老祖宗的話,還是看現在的氣象預報?記得去年伏天,南邊暴雨成災,北邊旱得裂口子,同一塊地里的玉米,有的澇死有的旱死。今年農諺說伏天熱,可短伏天又讓人琢磨——是熱得集中,還是壓根熱不起來?
王五望著天邊的云,突然想起前年伏天的反常:明明該熱的時候連陰雨,莊稼灌漿都受了影響。
“伏里有一九,九里有一伏”,老輩人總說天氣沒個準,冷熱都會打個“埋伏”。就像三九天有時候暖和,三伏天也可能涼快,可今年立夏在月頭,會不會打破這“平衡”?
村里的氣象大喇叭響了:未來十天全國大部氣溫偏高,可東北還得防低溫,這矛盾的天氣,讓人心慌。廣西的老李已經開始給果樹搭遮陽網,他那兒立夏后天天大太陽,樹葉都曬卷了邊。可河北的老張還在給麥田澆水,低溫讓麥子拔節慢,他怕伏天一來,灌漿期趕不上。
同樣是立夏在頭,南北反應咋這么大?
農諺說的“伏里桑拿”,難道只指南方?我個人覺得,老祖宗的農諺是經驗總結,可現在天氣越來越琢磨不透。
就像去年“三九沒見寒”,結果三伏天雨水不斷,莊稼收成打了折扣,這規律好像有點“變”了。
今年伏天是短伏,按說酷熱天數少,可農諺又說“立夏在頭”熱得狠,這矛盾的信號,讓莊稼人咋準備?村口的老槐樹底下,幾個老漢還在爭論:“立夏在頭,五月桑拿”,到底說的是農歷五月還是陽歷五月?有人說陽歷五月熱起來早,有人說農歷五月才是伏天前奏,爭來爭去沒個結果,只有樹上的知了叫得人心煩。
王五站起身拍拍屁股上的土,決定不管咋說,先把田里的排灌渠修好——熱天怕旱,雨天怕澇,多準備總沒錯。天氣預報說南方下周持續高溫,北方早晚溫差還大,這“分裂”的天氣,讓靠天吃飯的人直皺眉。
農諺里的預兆,到底是“老黃歷”還是“準信兒”?
沒人能說死,可莊稼人的日子,就得跟著節氣走。就像張大爺說的:“天有千般變,人有百樣招,伏天熱不熱,提前打算錯不了。”末了再想想,現在種地不光靠經驗,還得看科學,可老輩人的話里,總藏著些讓人警醒的門道。
今年伏天到底啥樣?且看七月流火時,是桑拿天烤人,還是涼陰陰的風——這謎底,得等日子來揭曉。天有不測風云,人有萬全準備,莊稼人的日子,就是和天斗里長出的盼頭,管它熱不熱,咱先把該做的活計做踏實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