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五一假期,對外地來滬的張先生來說,算是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張先生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已經多年的時間,一直在上海長征醫院就診,伴隨著癥狀越來越嚴重,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是考慮到家人都不在上海,自己如果做完手術,還得想辦法回老家,撇開高昂的時間、經濟成本,后續康復也不一定能夠順利進行。此前,得知南京東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了全專聯合病房,可以為像自己這樣情況的患者提供幫助,張先生與家人一合計,立刻與長征醫院的醫生預約了手術。手術很成功,術后第三天,他順利入住全專聯合病房,專業的醫護人員會照看自己的手術傷口以及后續康復,整個過程比想象中更加順利和便捷,能夠告別困擾多年的疾病,張先生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
記者了解到,今年3月,黃浦區南京東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上海長征醫院共同成立全專聯合病房,這一創新舉措聚焦骨病、脊柱與脊髓疾病分級診療,成功構建了“門診篩查 - 精準轉診 - 手術綠色通道 - 社區康復”的全周期服務鏈,為術后康復患者帶來了福音,打通了術后康復的“最后一公里”。聯合病房已接診多位患者,聯合病房已經接診了多位患者,有的是像張先生這樣的外地患者,也有不少本地老年患者,能夠在社區醫院得到專業的術后護理及康復,大家都贊不絕口。
長征醫院脊柱微創病區主任許國華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聯合病房執行與長征醫院同標準的專病康復路徑,通過建立標準化轉診路徑和治療規范,實現了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一方面,這一模式緩解了三甲醫院床位資源緊張的狀況,讓更多患者能及時獲得治療機會;另一方面,無論患者來自本地還是外地,都能享受到連續性的優質醫療服務,是多方受益的舉措。此外,依托地緣優勢,許教授及其專家團隊會定期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查房、接診,也有助于提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質量與水平。
中心主任王潔婷積極推動聯合病房的成立,她介紹,社區醫生在慢病管理方面具有一定優勢,通過全專聯動,將專科技術與社區醫療服務相結合,規范開展術后康復工作,逐步形成“一專多能”的服務模式,能更好地滿足廣大居民的醫療需求。此外,對于外地患者而言,術后康復期的過渡問題往往較為棘手,聯合病房的設立恰好彌補了這一服務短板,患者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短期過渡或長期康復。未來,雙方計劃進一步拓展合作范圍,將關節外科、血管外科、泌尿外科等更多專科納入聯合病種,并探索“云病房”康復聯合查房模式,為患者提供更全面、優質的醫療服務。
在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的探索道路上,南京東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邁出了堅實且具有前瞻性的步伐。除了創新設立全專聯合病房這一標志性舉措外,多年來,中心始終秉持著挖掘資源、積極合作的理念,與各大醫院攜手共進,成功開設了多個全專聯合門診。這一系列舉措的落地,真正實現了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便捷地享受到三甲醫院專家的優質診療服務,極大地提升了居民的就醫獲得感。
與傳統的全科和專科門診相比,社區全專結合門診通過將二、三級醫療機構的專科醫生和技術資源引入社區,開創了一種全新的醫療服務模式。這種模式不僅引導患者在社區內接受更精準、更合理的疾病診療,還實現了人群的分級分診,提高了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
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變化,高脂血癥等代謝性疾病愈發受到關注。2024年底,中心與華東醫院內分泌科聯合開設了全專門診,為患者提供專業的健康管理服務。在一次例行體檢中,一位40歲的患者發現其膽固醇水平偏高,檢測結果顯示膽固醇為7.4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為4.7 mmol/L。華東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蔣翠萍通過頸動脈B超檢查,發現患者雙側頸動脈均有1.2mm的軟質斑塊。經過詳細的評估,患者被診斷為高脂血癥。蔣醫生結合最新治療方案,建議患者在飲食和生活方式上做出調整,如增加運動量、減少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同時使用依洛尤單抗進行治療。一個月后,患者前來復查,結果顯示其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顯著降低,肝腎功能也未受影響。這一結果不僅讓患者重新獲得健康的信心,也證明了全專門診在慢性病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這些多學科聯合服務的開展,為患者提供了更為優化、便捷的就診選擇。患者無需再長途奔波前往大醫院,在熟悉的社區環境中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醫療服務。這種綜合性醫療管理模式,不僅極大地提升了患者的就醫體驗,讓患者感受到了更加貼心、周到的醫療服務,還對社區的整體健康管理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通過早期發現、精準治療和科學管理,有效降低了慢性病的發病率和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了社區居民的整體健康水平。
南京東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月份全專聯合門診表
借助“全專聯合”的服務體系,中心將為社區居民和職場人士帶來一系列更加優質、高效的健康管理服務,包括定期舉辦健康講座,普及健康知識,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識;提供個性化的健康咨詢,滿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推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居民建立長期的健康管理檔案,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關懷;同時,建立快速響應的緊急醫療援助機制,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及時為患者提供有效的救治。通過這些舉措,讓每個人都能切實享受到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和健康生活全周期管理的美好未來,真正實現“健康社區,幸福生活”的目標。
記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編輯 / 樊陸佳
圖片 / 邵林峰 瞿煌俊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