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特爾去年在德國IFA2024發布酷睿Ultra 200系列那一刻開始,輕薄型筆記本開始集體發生轉變,無論是先發的Lunar Lake,還是Arrow Lake,輕薄、長續航、更強的核顯性能以及AI性能都成為了新主題,眼前的華碩靈耀14 2025就是其中很好的例子。
使用了酷睿Ultra 9 285H,32GB LPDDR5X-7467,1TB SSD的華碩靈耀14 2025在發布之初就給人留相當好的印象,全鋁合金機身設計,重量控制在1.19kg,2.8K OLED 120Hz屏幕,現階段電商頂配售價配合國補只需要5999元,產品誘惑力已然拉滿。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華碩靈耀14 2025似乎就是理想狀態下的輕薄本形態,那么它在實際使用中是否真的可以滿足便攜與續航的需求,Arrow Lake能否同時滿足AI、圖形以及日常工作的性能需求?評測就此奉上。
讓設計化繁為簡
簡約且充滿設計感是華碩靈耀14 2025設計給人的第一印象,與許多A面只印Logo的商務本不同,靈耀14 2025屏幕外殼延續了去年的簡約線條設計,幾何形線條配合鋁合金設計讓質感凸顯,同時只有左下角的ASUS Zenbook驗明正身。
在顏色選擇上,除了眼前的冰川銀,靈耀14 2025還提供了夜空藍版本。從實體感受來看,筆者更偏向于冰川銀沉穩但明亮的色調。
相對靈耀14 2025 Air的A面陶瓷鋁,靈耀14 2025鋁合金機身質感同樣舒適,并且重量控制在1.2kg之內。盒蓋上手,靈耀14 2025帶來的輕盈感讓人有種手握高端輕薄本快樂,體驗與萬元級別的輕薄本差別不大。
配合14英寸的窄邊框屏幕設計,靈耀14 2025可以輕松放在背包、公務包或者手提袋內。展開形態下在恰好處在航班經濟艙的臨界點,屏幕再大的筆記本就很難完全展開了。
輕重量和小身形的前提下,靈耀14 2025依然給足了擴展接口,包括1個USB-A 3.2,2個雷電4,1個HDMI 2.1 S,以及1個3.5mm音頻插孔。
TMD
其中2個雷電4接口都在機身的左側,并且由于雷電4接口也充當筆記本充電功能,在充電狀態下可能會損失一個擴展口。
當然,這樣的設計如果搭配帶有雷電4擴展+USB-PD充電的顯示器就沒有任何問題了。通過一個接口實現筆記本充電、投屏、高性能擴展是筆記本桌面搭配的未來趨勢之一,當下具備雷電4擴展功能顯示器開始逐漸增多,靈耀14 2025則已經為這種場景做好了充分準備。
由于搭載的是Arrow Lake H45平臺,靈耀14 2025默認搭配了1個65W的USB-C電源。電源使用了氮化鎵技術,雙腳插頭以及電源線與電源連體設計,在實際使用中,這樣的一體設計反倒是出差中用的最順手的,唯獨可惜雙腳插頭仍然不能收納。
即使不依靠顯示器擴展,靈耀14 2025自身的屏幕就具備很高的素質,2880x1800的2.8K分辨率16:10屏幕在工作時可以獲得更多的視野,同時120Hz刷新率和0.2ms響應時間對于工作之余的游戲而言非常夠用,甚至應對Adobe Premiere Pro、DaVinci、Blender這樣的專業而言,高刷新率在實際使用中能獲得更好的體驗。
不僅如此,靈耀14 2025屏幕本身也擁有很高的素質,比如擁有600尼特亮度,支持100% DCI-P3色域,符合VESA CERTIFIED Display HDR True Black 600,同時具備TüV 低藍光認證,減少70%藍光。
在Spyder X Elite實際檢測中,靈耀14 2025屏幕表現非常出色,覆蓋了100% DCI-P3,100% sRGB,AdobeRGB覆蓋也達到了96%,是非常驚人的。
不僅如此,屏幕的色彩準確度也非常出眾,平均值可以做到△E為0.72,小于1,契合華碩好屏的宣傳。
另外靈耀14 2025的OLED屏幕提供了4中色域模式可選,在華碩管家中可以通過手動調節,同時還提供了Tru2Life增加視頻效果清晰度,以及專注顯示功能,控制界面非常直觀。
順帶一提,華碩管家也是筆者目前接觸下來所有筆記本管家設置中最直觀,且功能最切中重點的應用。比如在設備設置單頁下就能完成電源、性能、音頻、視覺、輸入、觸控、安全等設置,設置按鈕非常直觀,并且在功能下方給與詳細說明。
靈耀14 2025的C面則沿用了1.4mm背光巧克力鍵盤設計,觸控板還支持NumberPad選項,長按觸控板右上角的小鍵盤圖標,就能點亮暗藏在觸控板下方的小鍵盤設計,并且觸控響應靈敏,也能很好的識別觸控手勢和按數字手勢的區別,不至于在開啟小鍵盤后影響觸控功能,甚至可以長時間開啟小鍵盤功能,且觸控板使用也不受影響。
輕薄身形實戰AI
在Lunar Lake的筆記本上,我們已經感受過更強iGPU、NPU以及高效能帶來的續航與AI雙重體驗。Arrow Lake-H45雖然在Xe核顯與NPU版本上遜于Lunar Lake,但在核心頻率,以及核心數量上遠勝于Lunar Lake,也更容易匹配更多使用場景。
以靈耀14 2025的酷睿Ultra 9 285H為例,6個P-Core,8個E-Core,2個LP E-Core的搭配讓其總共擁有16核心16線程,比旗艦的酷睿Ultra 9 288V的8核8線程要高出不少,同時酷睿Ultra 9 285H的最高頻率可以做到5.4GHz。
CPU性能釋放的工作自然是交給靈耀14 2025散熱系統完成。靈耀14 2025的散熱系統使用了一套單風扇搭配熱管的設計,同時配備整齊的進氣格柵和腳墊,D面使用全金屬鋁材質,散熱孔使用CNC加工,可以很好的提升散熱效能。
風扇的運行表現取決于筆記本的性能模式選擇,在全速運行的模式下,筆記本噪音可以來到53dBA左右,風扇噪音沉穩不尖銳,在可接受的范圍內,但確實能夠感受到這款輕薄本正在全力以赴運行。
65W的電源供電也確實給靈耀14 2025提供了充足的性能釋放空間。在長時間壓力測試狀態下,CPU功耗維持在33W左右,瞬時最高功耗60W,溫度穩定在80℃上下,頻率維持在2.5GHz。
紅外線檢測下,機身表面最高溫度來到40℃左右。大部分熱量集中在屏幕下方,不影響鍵盤和觸控板使用。
解決了散熱問題,讓我們把關注點放在性能上。雖然整體上靈耀14 2025的性能釋放數據中規中矩,但對于輕薄本而言,能夠在平衡便攜、散熱的前提下,獲得更好的工作體驗更為重要。
核顯Arc 140T部分,通過3Dmark Speed Way,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3DMark Fire Strike Ultra,3DMark Time Spy ,3DMark Time Spy Extreme測試,可以看到Intel Arc 140T GPU表現與Core Ultra 100H系列相當,這是因為使用了同一架構的緣故。
因此這一代靈耀14 2025在游戲性能上的表現也可圈可點,在1080p分辨率中等或者低畫質下,可以流暢的運行部分主流游戲。
AI性能表現則已經成為了筆記本測試的必備環節,在更新華碩大廳之后,靈耀14 2025也一步到位具備端側AI的功能,點擊華碩大廳左下角的小碩知道即可展開部署,整個過程不需要復雜的操作,端側AI一氣呵成。
安裝完成后,小碩知道扮演了類似Copilot的工作,筆記本的基礎設置就可以通過自然對話來實現,比如向小碩知道要求調整屏幕亮度、控制揚聲器音量,都不必專門去調用設置,直接在對話框中解決。不過小碩知道的自然語義了解目前還沒有這么順暢,似乎要觸發一定程度的關鍵詞才能召喚出對應功能。
即便如此,能夠同時提供本地與聯網AI加速的小碩知道可以很好的解決很多問題。比如在離線模式下,依靠酷睿Ultra 9 285H的AI加速,就能協助總結文檔內容,在短時間內給出準確的總結。在運行的過程中,可以看到iGPU全負荷運作,酷睿Ultra 9 285H對AI加速已經提供了很好的調用。
如果讓小碩知道聯網,靈耀14 2025還能做到更多功能,不需要打開額外的頁面,就可以通過簡單的語言組織實現文生圖,連部署Stable Diffusion的工作都省略了。
讓我們回到AI測試環節。這里我們使用了UL Procyon AI Text Generation Benchmark作為文字AI文本測試參考,在文本生成測試中包含了Phi-3.5-mini-3.8B,Mistral-7B-v0.2 7B,Llama -3.1 8B,Llama-2 13B。同時也對顯存提出了嚴苛的要求,只有在16GB以上顯存才能實現Llama-2 13B的測試。
得益于靈耀14 2025的32GB LPDDR5X-7467,四個應用場景都達到了可用的程度。例如Phi-3.5-mini-3.8B中,可以實現20.58 Tokens/s的速度,Mistral-7B-v0.2 7B中也做到了13.13 Tokens/s,已經能夠確保在離線的狀態下,獲得流暢的AI文本生成體驗。
在Procyon的AI Image Generation Benchmark Stable Diffusion 1.5 FP16與INT8測試中,靈耀14 2025生成圖片的速度分別為19.17 s/image和15.755 s/image。
常規的影音編輯亦是如此,通過UL Procyon可以看到靈耀14 2025在圖片和視頻編輯上有不錯的水準。與此同時,在渲染方面,核顯Arc 140T GPU也展示了足夠的實力。
最后值得一提靈耀14 2025的續航表現,在PCMark 10辦公模式下,靈耀14 2025以50%屏幕亮度,標準模式運行,筆記本續航可以接近14個小時。同時在實際體驗中,靈耀14 2025使用起來沒有任何續航焦慮,配合離電狀態下酷睿Ultra 9 285H流暢的性能表現,用這款筆記本來覆蓋將近2個工作日不看電池電量臉色,體驗非常優秀。
寫在最后:吸引力拉滿的全能輕薄本
華碩靈耀14 2025證明了Arrow Lake-H能夠很好的兼顧續航與性能表現,輕薄的模具下就可以擁有超常的發揮,相對于更注重便攜與核顯性能的Lunar Lake也毫不遜色。
在實際使用中,華碩靈耀14 2025給足了面面俱到的體驗,比如細致且直觀的華碩關鍵,一步安裝部署的小碩知道,方便的氮化鎵充電器,隱藏式數字觸控面板,都讓人對這款筆記本好感倍增。
作為一款國補后只需要5999元的機型,華碩靈耀14 2025的表現讓人出乎意料,甚至有些全能。一款輕薄本能夠很好的兼顧顏值,長續航,1.19kg的輕薄便攜性,并對性能釋放有很好的控制,還擁有一塊專業水準的2.8K 120Hz OLED屏幕,實在找不出什么拒絕這款筆記本的理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