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奉賢區柘林鎮新寺村的匯吉蔬菜智能化種植農場迎來新品藜麥菜的豐收季。大棚內滿目翠綠,鮮嫩的藜麥菜在溫控系統下舒展葉片,工人們正熟練地收割打包,一壟壟整齊的植株間彌漫著清新的草木香氣。這種從高原谷物跨界而來的新興蔬菜品種,以40天的超短生長周期、高蛋白營養特性和可觀的經濟價值,成為滬郊現代農業的新亮點。
高原谷物變身“高品質蔬菜”刷新傳統種植模式
作為原產于南美安第斯山脈的“超級谷物”,藜麥曾長期在我國西北高原地區種植。如今經過上??蒲袌F隊的馴化改良,其葉用品種——藜麥菜在長江流域成功落地。與傳統藜麥米一年僅一到兩茬的種植周期不同,藜麥菜從播種到采收僅需40天,可實現與其他作物一年多茬輪作模式,極大提升土地利用率。
“去年試種的紅、白兩個品種表現優異,今年我們將種植規模從10畝擴大到50余畝。”農場高級農藝師昌曉春站在智能溫控大棚內介紹,眼前的機械化采收設備正有序運作,“目前畝產預計可達1000斤左右,按19元/斤的市場價計算,畝產值可達2萬元,是傳統葉菜的3倍以上。”
營養優勢突出打造“健康餐桌新選擇”
小片綠葉狀的藜麥菜外形“平平無奇”,但營養“卓爾不群”。檢測顯示,其蛋白質含量達16%,是普通菠菜的3倍,同時富含鈣、鎂、鐵等礦物質及人體必需的9種氨基酸。昌曉春介紹道:“它的口感介于菠菜與芝麻菜之間,既可以生食做沙拉,也能清炒、煮湯,烹飪適應性很強。”
為進一步提高產業價值,農場已實現種植、管理、采收全鏈條機械化,并計劃建立從種質資源保護到“大棚-露地”雙模式種植,再到冷凍干燥深加工的完整技術體系。即將投產的生產線可將藜麥菜制成代餐粉、蔬菜面等深加工產品。
“上海農科院預計在7月份會在上海召開一場國際藜麥會議,我們的種植基地是其中重要的觀摩點?!鞭r場總經理袁佳怡透露,農場正致力于打通整條產業鏈并籌備直播推廣,讓這份“貴族菜”變成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
從西北高原的“超級谷物”到江南菜園的“高品質蔬菜”,藜麥菜的跨界轉型不僅豐富了市民的菜籃子,更探索出一條“高價值品種+智能化種植+全產業鏈開發”的現代農業新路徑。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這種集營養、效率與經濟價值于一身的“明星蔬菜”,正在成為滬郊農田里的“綠色黃金”。
記者:傅瀟瑤 陳嘉安
通訊員:費詩韻(柘林鎮)
編輯:王鵬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