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方清
5月5日,媒體報道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一篇涉及子宮肌瘤手術的論文中,出現了55例男性對照觀察患者。
之后,齊魯醫院通報,經核查,網傳論文存在學術不端問題。該院依規依紀給予護士霍某某記過處分、降級處理,取消其五年內各類晉級晉升等資格。
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居然出現“男女不分”這么低級的錯誤,實在讓人貽笑大方、匪夷所思。
然而記者查詢發現,與齊魯醫院問題論文性質完全趨同者,還大有人在。
一位名叫“李大海說”的網友,在知網上檢索發現內容荒誕、涉嫌學術造假的論文居然多達30余篇。
這些論文在實驗對照組和觀察組中都提到有男性患者,他們患的疾病包括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產后出血等。
真是讓人驚掉下巴,所以我不得不稱之為“醫界奇文”。
現邀您一起共賞其精彩部分——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年刊登的《介入超聲對于治療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效果和應用價值研究》稱,選取該院收治的100例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男性26例,女性24 例;觀察組男性25例,女性25例。
《大家健康》2015年刊登的《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子宮肌瘤的護理要點分析》中寫道,“78 例子宮肌瘤患者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33例,年齡26~57歲。32 例子宮肌瘤患者出現痛經、17 例患者經期延長,經量增多、4 例患者便秘、29 例患者貧血、22例患者尿頻、54例患者存在伴隨癥狀?!?/p>
《中國醫藥指南》2015年9月刊登的《腹腔鏡宮頸癌根治術聯合卵巢移位、陰道延長對患者性生活質量及內分泌水平的影響》的論文中稱:“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200例宮頸癌患者隨機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中60例(60%)為男性,40例(40%)為女性;觀察組中55例(55%) 為男性,45例(45%)為女性?!?/p>
《中國醫藥指南》2018年刊登的《子宮腺肌瘤腹腔鏡保守手術的臨床特點和治療效果觀察》顯示,“選取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0例子宮腺肌瘤患者進行研究,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以及對照組,每組30例,其中實驗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區間 22~47歲,平均年齡(34.5±8.5)歲。對照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
《中國醫藥指南》2018年2月發表的《護理干預在羊水栓塞高危產婦預防中的意義分析》的文章中稱:“選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治療出現羊水栓塞的高危產婦140例,其中,實驗組有31例女性患者,有34例男性患者。對照組中有32例女性患兒,有33例男性患兒”該部分“高危產婦”病例中不僅出現了“男性患者”,部分患者還被稱之為“患兒”。
《中國農村衛生》2014年刊登的《難治性產后出血干預性治療方法的對比研究》稱,“69例患者,年齡20-34歲,男35例,女34例,其中經產婦36例,初產婦33例。”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年發布的《探究宮腔鏡在診斷絕經后子宮內膜病變中的臨床意義》中稱,“選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筆者外出進修的醫院收治的絕經后子宮內膜病變患者30例,對照組14例,其中男8例,女6例;觀察組16例,男9例,女7例。”
從以上“奇文”可以看出,它們雖然錯得極其離譜,但表述方式卻高度一致。
到底是如何抄襲,如何應付,如何糊弄,不得而知。
但既然這樣的“學術垃圾”都能正兒八經在專業期刊發表出來,說明背后一定有某種“神力”在運作。
目前有齊魯醫院的論文作者被記過降級,有《中國醫藥指南》的編輯被辭退,還有涉事單位表示正在進行調查,查清事實后將對當事人作出處理。
但問題論文這么多篇,逐個調查處理恐怕需要一些時日。
而還中國醫學界風清氣正,則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加油吧,可敬的白衣天使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