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莎莎 通訊員 馬勝偉 梅聃穎
如今,點開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檢察院網站案件監督管理專欄,就能發現該院每周根據案件類別、當前階段、到期日期等情況對案件辦理期限進行預警,每月根據全案受理日期、辦理天數等對一審公訴未結案件辦理期限進行通報。
這是南京市檢察機關落實最高檢“一取消三不再”政策、推進“三個管理”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隨著檢察實踐不斷創新發展,檢察管理要求越來越高。為此,南京市檢察院積極優化檢察管理,創新方式方法,以落實和完善司法責任制為主線,以辦案質效分析研判為抓手,制定出臺《南京市檢察機關一體優化“三個管理”工作細則》,明確每季度召開一次辦案質效分析研判會商會,對認罪認罰上訴率、訴判不一案件數等關系到辦案質效的相關數據共同“把脈”,不斷解決矛盾問題,激活司法效能。
為提升取保候審案件辦理效率,南京市檢察院在秦淮區檢察院試點了“取保候審案件六個半月審結情況”專項監控機制,要求取保候審案件達1個半月“黃燈”預警、4個半月“紅燈”督辦,配套員額聯席會討論、動態管理通報等做法,推動半年審結率大幅度提升。隨后,該項機制在全市檢察機關得以推廣。
“現在的數據不再用于排名,而是成為案件管理過程中發現問題的‘顯微鏡’。”記者從南京市檢察院案件管理部了解到,該院建立了“日審核、周核查、月互查”機制,定期對重點、變更、異常數據進行核查,2024年已通過數據核查等機制發現監督線索26件。
案子辦出問題了依規追責。南京市檢察機關把質量管理融入案件辦理全過程,統一制發《案件質量檢查表》,做到一案一表,隨案入卷;依托案件質量評查體系,對案件進行“全身體檢”,對已辦結案件自查、對抗訴審查期案件互查、對重點案件專項評查。2024年以來,共評查案件8190件,組織專項評查18次,通過評查移送監督線索24件,依據流程監控通知書、評查報告等追責43件次,從而形成管案、管人的閉環。
從“數據驅動”到“質效優先”,辦案質效提升的“化學反應”正在發生。“‘三個管理’是推動高質效辦案的主要著力點,當‘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從外在約束轉變為每一個檢察干警的內在自覺,司法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才能真正統一。”南京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章潤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