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眾號為一線語文教師個人原創公眾號
2025年第二十六期(總第899期)
近些年,學校里的考試越來越頻繁。畢業年級考試是一場接著一場,非畢業年級是一場接一場的考試。
說得難聽一點兒,當下,有相當一部分老師,除了考試,他們就不知道怎么抓學生學習。這些人堅決將“考考,老師的法寶”這一老話貫徹到底。但老師總不能只有考試這一個法寶吧。萬一哪天這一法寶失靈了,那又該怎么辦呢?
為數不少的老師、學生乃至家長都有一種直線思維,認定成績不好,就是練得不夠,于是,就拼命增加考試,增加練習,但人的承受力總是有極限的,不可能無限加碼,到了極限,就無法再提高,甚至會發生壓蹺蹺板的現象:這一科目用時多了,成績上來了;那一科目用時就少了,成績就下來了。
那該怎么辦呢?給大家講一個我最近親歷的“故事”。
前段時間,我們高中幾個男同學小聚,其中一個同學回家后發生了酒精過敏,上吐下瀉。我們幾個在微信小群里說以后盡可能少喝酒,戒掉最好,畢竟大家都到了“稍縱即逝”(稍稍一放縱就掛了)的年紀,上有老,下有小,不能再像年輕時那樣不管不顧。
話雖這么說,酒精刺激帶來的愉悅感,酒后讓人忘卻各種煩惱和壓力的放松,總讓人割舍不下。沒過幾天,這位酒精過敏的同學在群里轉發了一個小視頻,還留言說又能喝酒了,后面跟著一個呲著大牙的表情。
小視頻顯示的是一個男子用噴壺喝酒的場景,號稱“讓口腔最大面積接觸酒精,降本增效”。很明顯,這個同學不過是借這個搞笑視頻尋求戒酒后的某種心理安慰而已。
沒想到,還有人當真了。我另外一個同學的弟弟也在我們這個微信小群里,他留言說:“這么噴一下得有半盅酒”,這個酒精過敏的同學質疑說“有嗎”?同學弟弟還真較真:“哈哈,我手欠的,看你發完我試了一下,噴一下不少了。”
他拍照展示了一個噴壺,原來他真的實證過了。我們幾個由此展開簡單討論了一下怎么能調節噴出液體量。我以為這個事兒就翻篇兒了。沒想到,還沒有,居然還有后續。
又過了幾天,同學的弟弟說找到了一種新冠消毒電噴,覺得這玩意可以,每次噴出的是噴霧,量特別少,還又拍了照片給我們看。這事兒很讓我吃驚,一個人怎么能這么閑?
不過,當我的職業病犯了,從教育角度思考這一問題時,卻覺得這份“閑”很有價值,很有意義。同學的弟弟比我們年齡小不了幾歲,二十多年來,干過各種各樣的工作,聽他分享人生經歷,覺得豐富極了,有趣極了。他對每一種未知事物都充滿好奇,愿意去探究,這不正是我們今天的學生所特別欠缺的嗎?
學校里頻繁的考試,基本上可以說是紙上談兵。無窮無盡的紙面上的訓練正磨蝕孩子們的好奇心。考試越頻繁,學生越厭倦,厭學的孩子也越來越多。就算有人過五關斬六將拿到了學位,找到了好工作,你也會發現越來越多的成年人早已沒有了任何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因而人生變得日漸萎縮,這實在太可悲了。
從學校教育角度來說,老師真的不能只依賴考試,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要激發并守護孩子們的好奇心。
就拿用噴壺喝酒這件事兒來說,完全可以變成一個很有意思的項目式學習資源。孩子們在研究這個問題時,自然要注意到噴射液體的量與哪些因素相關,諸如噴嘴的大小,噴嘴的形狀,壺體的大小,壺體的形狀,活塞運動的距離,活塞管道的粗細等等,通過控制變量的方式展開研究,這個研究過程,會用到物理數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
如果思維再活躍一些,還可以跨界到化學乃至生物等學科也不是不可能,甚至還可以和歷史或者語文相聯系,研究酒精在人類發展歷史的作用。我相信學生在研究這個問題時,肯定興味盎然,絕不會有任何的厭倦感。
這個噴壺喝酒的例子,又讓我想起曾經讀過的公眾號文章來。知識博主“畢導”做過一個非常“奇葩”的研究,研究如何控制便便壓水花,避免水濺到屁屁上的尷尬。他通過嚴謹的實驗,綜合考慮了便便的質量、大小、形狀等多種因素,甚至還考慮到了控制水面張力,這事兒看似很搞笑,但實際上用到的卻是非常嚴謹科學研究方法。
我曾經很想把這篇文章作為語文考試中的說明文閱讀材料,但因為“味道太大”遭到其他同事的強烈反對而作罷。不過,我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讀了這篇文章,希望讓學生能透過搞笑的表象,看到背后嚴肅的科學研究態度和探究未知的精神。
我還想起很多年前的一個畢業生,他在上學的時候,思維就很活躍,不愛做很多重復性的機械作業。讀《名偵探柯南》時,甚至會花很長時間制作道具,驗證書里的某個情節是否能實現。后來他出國讀了分析化學的研究生,再后來,寫了小說《神探蒲松齡》,把《聊齋志異》這個神鬼妖狐的故事,改編成推理探案的小說。(小說本身很好看,版權后來賣掉了,被成龍拍成電影,但劇本改編得過于擰巴,結果票房撲街了。)我想,他能做到這些,都離不開旺盛的求知欲和強烈的好奇心。
最后,我想再重申幾個教育和學習的基本常識:
1.別把學習局限在考試和做題上。要放寬學習的定義,學習無處不在。有很多學習方式要比考試刷題更高效,更有價值。
2.內驅力,尤其是以興趣推動的內驅力,才是一個人持續進步的關鍵,千萬別磨蝕甚至毀滅孩子的興趣,一旦興趣毀掉了,通通都完蛋。
3.跨學科學習不是“硬跨”,不是生拉硬拽,而是要在研究真實問題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發生,水到渠成融合了多學科的知識和技能。
圖片來自網絡,如涉版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