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
過去幾年,中歐立法機構交往,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出現了一些波折。當前形勢下,雙方都認為中歐加強對話合作十分重要。
經雙方商定,中方和歐洲議會決定同步全面取消對相互交往的限制,我們相信并期待隨著中歐全面恢復立法機構的交往,雙方的交流和理解將更加深入,這將為中歐關系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注入新動力。
“全面取消對相互交往的限制”,其意思非常清楚鮮明,就是說我國和歐洲從此以后不再爭爭吵吵、打打鬧鬧了,而是握手言和、好好交往了。
這一商定,說實話,不僅對歐洲有益,也對我國有利,還對世界有百利而無一弊。
只因為,不管是我國,還是歐洲,都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國家(組織):我國怎樣,無須廢話,而歐洲呢,下屬27個成員國,人口多,經濟體量不容小覷。我們兩個一聯手,堪稱強強聯合,只會讓各自變得更富裕強大,而無須擔憂和顧慮。
無疑,這也是我國最最渴盼和在乎的,也是最最開心和滿意的了!
自此以后,我國和歐盟的交往如同邁進了暢通無阻的高速,就得勁暢快、無拘無束、盡情瀟灑吧。
這里,咱們先得了解一下,歐洲議會,是干什么的,有什么權力。
歐洲議會,是歐盟三大機構(歐盟理事會、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之一,是歐盟的立法、監督和咨詢機構,主要職能和權利是為參與立法權、部分預算決定權、監督權、接受申訴和平反冤案,以及施加其他各種政治影響。
簡單地說吧,歐洲議會是制定規則制度、負責監督咨詢的機構,類似于咱們國家的全國人大,其地位和權力,位于三大機構之首,握有生殺大權,不可小覷。
所以呀,大權在握的歐洲議會都心甘情愿地和我國結交,這可以說是為雙方交往掃清了障礙,大開了綠燈,以后不再會有法規制度的阻礙設限了。
退一步講,即便歐盟委員會或者歐盟理事會從中作梗,無事生非,那么,也無濟于事。因為,只要沒形成法規,一切都是嘴上抹石灰——白說。
說實在的,我國作為一個全球首屈一指的制造大國和貿易大國,非常希望能和歐盟進行各領域、各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墒?,幾十年來,歐盟對我國怎樣,我們心如明鏡。這正如外交部所指出的一樣“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出現了一些波折”,使得彼此交往不順利,貿易不和諧。
而今,歐洲議會為什么要和我國“同步全面取消對相互交往的限制”呢?
這樣約定,很明顯,就是想為下一步雙方全面、深入的交往和合作打開門戶、掃清障礙。
幾十年時間,歐洲議會動輒就給我們使臉色,要不設規定,總在橫眉豎目、自以為是,而今,突然發生了天翻地覆地巨變呢?
一句話吧,歐洲議會最終從現實中看清楚了,最終從對比中發現了,最終發自肺腑、出乎真心地認為:中國,是最最可信賴、最最可深交的國家!
那么,歐洲議會,用了多少時間才對照、檢驗、發現和領悟出來的呢?
50年,整整50年!
5月6日,是中國和歐盟建交50周年。
50年前的今天,雙方老一輩領導人審時度勢,以非凡的政治魄力沖破冷戰隔閡,做出雙方建交的歷史性決定,打開了中歐交流合作的大門。
建交初期,本著平等互信、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原則,雙方都非常滿意,對未來充滿希望和信心。
可是,美國起羨慕嫉妒心了,或明著施壓阻撓,或暗中挑撥離間,讓歐盟身不由己、逼不得已地偏向美國,疏遠了我們。
如美國以“降低對歐關稅”為條件,要求歐盟在對華經貿政策上選邊站隊。
如美國能源部官員指責中國“控制全球清潔能源供應鏈”,并渲染歐洲綠色轉型是“向中國讓渡安全利益”。
除了美國的暗中搗鬼使壞外,其實,歐盟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在和我們貿易交往的時候,也動輒為了自己的利益得失和國家安全而對我國進行制裁、反制和打壓。
如2024年10月,歐盟成員國投票通過,在現有10%的稅收基礎上,對我國制造的電動汽車征收最高35.3%反補貼稅至少五年。加征關稅后,我國電動汽車制造商進入歐洲市場面臨最高45.3%的超高關稅。
如歐盟委員會決定對從我國進口的移動式升降作業平臺征收最終反補貼稅,最高可達14.2%。至此,歐盟在該領域針對我國企業的合計稅率在20.6%到66.7%之間。
和我國合作一陣子,不是因為美國的挑撥施壓,就是因為顧及自己的利益得失,歐盟就開始鬧幺蛾子了,對我國這樣加稅、那樣反制。
幾十年來,歐盟的行為,像極了在畫一個大圓圈,以和我國建交為起始點。轉圈的過程,既是為了應對美國的挑撥和施壓,又是為了試探和檢驗我國。
一次次聽順美國,就必定會遭受一次次貿易數額的驟減和利益的大量損失。
一次次打壓和制裁我國,就必定會遭受一次次堅決的反制和沉痛地回擊。
還是舉例為證吧!
歐盟主席馮德萊恩為巴結美國,也緊跟美國腳步對我國施行貿易戰,可萬萬沒想到,近半年時間,就讓歐洲損失300億歐元。
馮德萊恩凍結《中歐投資協定》后,加重中歐矛盾不說,還立馬遭到我國強烈反制,導致歐盟對我國出口急劇受阻,各成員國怨聲載道。
五十年,不計其數的事實一次又一次地在無聲、沉重地敲擊著歐盟的大腦,讓其不得不接受和認可一個毋庸置疑的現實:和中國走得近,互利又互惠;和中國對著干,兩敗俱傷!
期間,我國不止一次地提醒和告誡歐盟,中國和歐盟經濟總量超過世界三分之一,貿易量超過全球四分之一,只要中歐選擇對話合作,陣營對立就不會形成;只要中歐選擇開放交流,兩敗俱傷就不會出現。
雖然在50年的風雨中,中歐或合或分,或遠或近,或打或斗,雙方的交往有時只是放緩,但從未停滯過、終止過。
1975年建交初期,中歐貿易額僅為24億美元,可到了2024年則飆升至7848億美元。這組數據鮮明地呈現出中歐雙邊貿易在持續向好的發展。
貿易,從來都是平等相待、互惠互利的,中歐的貿易額能接近八千億,足以說明了雙方在交往合作中都得到了妥妥的實惠和益處。
再反觀和美國的交往,歐盟從中受益過了嗎?
美國不是使壞挑撥,就是打壓恐嚇,恨不能讓歐盟變成美國的一頭肥羊,食肉喝血不說,還得連羊皮羊毛都不放過。
聽從美國的話,斷了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轉而購買美國的。可沒想到,美國的能源價格比俄羅斯的高好多!
配合美國對華貿易圍堵后,反遭特朗普政府以25%關稅威脅!
這些血淋淋的事實,歐盟,難道都忘記了嗎?
本以為跟隨強大富裕的美國,即便吃不上肉,起碼還能喝上湯,誰知,一次又一次的事實無不在表明美國只顧自己,絲毫不管歐盟死活。
50年,轉了一大圈,本想能找到比中國更值得信賴、更值得結交的國家,可到頭來,居然懊悔愧疚和真摯地慨嘆:中國,才是地球上最最合適的!
換個角度講,我國用50年的漫長時間在向歐盟證明,向歐盟表白,向歐盟承諾:忠誠守信、信賴可靠、平等相待、始終如一。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50年,足能看清一個人、一個國家了!
無疑,我國能和歐洲議會達成合作共識,相當于世界兩個經濟大體再度強強聯合,不僅有益于雙方,更利于世界!
自此,我國又多了個幫手,多了份底氣,多了條希望!
可以預見的是,明天,我國的綜合國力,必將芝麻開花節節高!
【我是@心花手中開,感謝你的閱讀,也希望你能點贊、評論和轉發,帶給更多的人知識、道理和能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