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到底是不是日本人的祖宗呢?秦始皇陵會告訴我們答案!
這座沉睡了兩千多年的神秘墓穴,讓無數考古學家和歷史愛好者為之癡迷,而且隨著考古技術壁壘的不斷突破,這座陵墓將有望重見天日。
與中國考古界的興奮截然相反的是,日本的歷史學家卻坐不住了。因為他們擔心,一旦這座陵墓被打開,日本的歷史將有可能被改寫。
秦始皇陵與日本之間究竟有著什么關聯?為何讓日本如此擔憂?
“徐福東渡”不是傳說?
秦始皇陵被譽為中國最神秘的墓穴之一,直到今日仍沒有任何技術可以窺探其中。
而日本學者之所以擔憂秦始皇陵被挖掘,還要從一段譽為“徐福東渡”的傳說談起。
《史記》中曾記載,秦始皇統一六國成為“千古一帝”,但最讓人議論的是,他的一生都在為“長生不老”而環繞。
為了能找到長生不老藥,秦始皇曾派遣方士徐福率領數千名童男童女東渡大海。
傳說徐福最終抵達了一個叫“蓬萊仙山”的地方,并在此定居。
而“蓬萊仙山”在后續學者的研究中發現,極有可能就是現在的日本,并且在日本民間也有著相同的傳說,徐福被視為日本早期文明的開創者之一,甚至還發現了徐福墓和徐福神社。
但是由于缺乏確鑿的考古證據,這一直被視為“神話”存在。如果秦始皇陵被打開,那么這段神話就有可能變為現實。
徐福作為當時秦始皇極為看重的大臣,想必墓中應該會存在徐福東渡的竹筒、地圖,甚至是航海記錄等等。
這些資料如果被發掘出來,這將直接證明日本早期文化是源自秦朝的移民。這對于日本學者乃至整個日本來說都將是一枚“炸彈”,無法接受。
可是,日本再不愿意,秦始皇陵離重見天日不遠了!
“秦朝黑科技”曝光
秦始皇陵現在最震驚的莫過于兵馬俑,但兵馬俑僅是整個墓穴的冰山一角,真正厲害的還在墓里。
不過,陵墓的主體因被“水銀江河”環繞,以及還有許多未知的機關,這才導致墓穴挖掘一再擱置。
在中國史書與考古中不難發現,秦朝在工程、武器制造、建筑等當面擁有著遠超時代的科技水平,水銀河流、青銅劍的鉻鹽防銹技術等等。
巧合的是,日本在古墳時代挖掘發現的許多技術,像是青銅器、鐵器制造、高精度的測量技術、特殊的金屬冶煉方法,以及“機關術”的構造……
這些技術在當時的世界范圍內極為罕見,而日本一度認為這是從朝鮮半島傳入的。
如果秦始皇陵挖掘后,在墓中發現這些技術的存在,那么日本早期的冶金、建筑技術就證明不是獨立發展,而是來自秦朝的技術傳播。
甚至如果在墓中在發現指南車等一些實物,那么將徹底改寫東南亞的科技史。
屆時日本引以為傲的古代技術,可能只是秦朝科技的“同款復刻”,而日本早期文明的“獨立性”將會受到直接挑戰。
令日本真正擔憂的還不止徐福東渡和秦朝黑科技,日本的文字和“天皇起源”才是令其最頭疼的,秦始皇陵極有可能還藏著關于“漢字演變”以及“天皇制歷史”的關鍵證據。
不難發現,日本字和中文中有些字的寫法是非常相近的。
日本學界普遍認為,漢字是在公元5世紀左右通過朝鮮半島傳入日本的。
如果秦始皇陵出土的竹簡或者銘文顯示秦朝的小篆或隸書已經具備高度系統性,那么將會直接影響更早期的東亞文字,日本漢字的傳入時間會大幅提前。
更關鍵的是,若墓中能發現“甲骨文到小篆”的完整演變記錄,那么將說明漢字的發展比想象中更早成熟,也將印證“神代文字”的傳說,日本“假名文字獨立發展”的說法也將成為泡沫。
此外,日本的正史記載顯示,天皇的起源被描繪成“神代延續”,是太陽女神天照大神的后裔,具有“萬世一系”的神圣性。
但秦始皇陵的出土將有可能擊碎這個“神話”,已經有不少學者推測,陵墓中將會對日本政權早期的形成等進行重新定義。
所以對于日本來說,秦始皇陵正猶如一顆定時炸彈一樣,對日本的起源岌岌可危,甚至屆時將令整個東南亞的歷史版圖迎來一場“大地震”。
秦始皇陵的大門或許很快就要打開,但是日本,你準備好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