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玉女房研究
宋 翔
我們聚焦于古代文獻中“玉女”“素女”“玄女”等神秘女性群體與蜀地的緊密聯系,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梳理,揭示玉女房在蜀地的特殊地位及其與李冰治水、傳統文化、地方傳說的關聯。同時,深入探討素女、玄女與上古帝王如黃帝、蚩尤、彭祖等的互動,以及這些神秘女性群體在蜀地地理環境中的活動軌跡,凸顯蜀地作為上古帝王活動重要舞臺的歷史價值,為理解古代蜀地的政治、文化提供獨特視角,也為研究中國古代文明增添地域性依據。
一、引言
“玉女房”作為一個在古代文獻中多次出現的地名,其背后隱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在蜀地,玉女房與上古帝王、傳說人物之間存在著緊密關聯,這些記載為我們深入了解古代蜀地的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情況提供了寶貴的線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玉女房”這一特定歷史時期和特殊含義的名稱,幾乎僅只出現在蜀地方志和歷史地理文獻中。
玉女房在傳統文化中也具有重要地位。人們常將玉女視為仙女或女仙,與玉童等一同作為大神的對偶儀仗或左右侍者。《黃帝九鼎神丹經》和《太平經》等道經中提到玉女會來迎接、侍奉修煉成功者,這反映出玉女在古代信仰中的重要作用。玉女房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地點,與古代信仰中的玉女形象相互呼應,體現了蜀地在傳統文化傳播和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玉女
(一)玉女房山與壽陽山
《彭縣志》記載玉女房山即為壽陽山,古地圖明確標注玉女房山就是壽陽山位置。壽陽山(玉女房山)與牛心山對峙,形成“天彭門”,湔江從中穿山而過。
壽陽山(玉女房山)上尚存一石碣,文曰:“彭門匯口,玉村總喉,納山內九溪水、分山外七河流,路當孔道,無所遷投。”這是對其地理特點的正確概括。
五代杜光庭所著的《庸城集仙錄》(卷六)中有這樣的記載:“彭祖得道,不樂沖天,周游四海,居蜀多年,子孫繁重,故有彭山、天彭、彭門之名。”《蜀中名勝記》中也有記載:“丹景山其前為彭門山,兩山對峙,懸崖絕壁,相去數百步如門,即天彭門也。”又說:“彭祖遍游洞府,以窺圣跡,嘗往來于其中。”這些關于彭祖的傳說,為壽陽山(玉女房山)增添了幾分仙氣縹緲的神秘色彩。
此外,需指出的是,玉女房并不是一個固定地名,而是一種功能性空間的稱謂。在古代文獻中,“玉女房”多與特定的地理環境和文化活動相關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玉女房”這種稱謂和地名,僅在描述蜀地的古文獻中密集出現,表明蜀地與上古中華傳統文化有著更為緊密的聯系。這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探討和研究。
《彭州志》古地圖仍有“玉女房山”地名存在,位于現今天彭門“壽陽山”
(二)玉女房與李冰治水地
文獻中多處記載玉女房與李冰治水的緊密聯系。李冰作為蜀地的杰出水利專家,其治水活動對蜀地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晉朝常璩所著的《華陽國志》記載:“李冰為蜀守,于玉女房下白沙郵作三石人,立三水中。”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中也提到:“玉女房與李冰治水相關,李冰在治理岷江水患時,在玉女房下白沙郵制作了三個石人,并立于江水中,以此作為水則,用于測量水位,以便更好地進行水利工程的規劃和實施。”此外,明代楊慎所著的《藝林伐山》中引述了李公胤的《益州記》,再次提及“灌江西玉女房下作三石人以及白沙郵的相關內容,如立石人、刻石警示等。這些記載與《華陽國志》等書中的內容相呼應,進一步印證了玉女房在都江堰一帶的重要歷史地位。李冰通過在玉女房設置水則,有效地掌握了岷江的水文變化,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成功建設奠定了基礎,使蜀地成為“天府之國”,促進了農業發展和經濟繁榮。
李冰畫像 梅凱 作 四川省方志館 藏(圖源:四川方志圖庫)
(三)《水經注》中的“玉女房”
《水經注》云:“芒水經玉女房水側,山際有石室,謂之玉女房,宋蘇子瞻至其處,愛此水,既自致兩瓶,恐后復取,為使者紿,因破竹為契,魚蛇水東北自陵州界入青神縣界。龍盤山有一石,長四十丈,高五尺,當中有戶及扉,若人掩閉,古老相傳為玉女房。益州城張儀所,筑錦城,在州南。蜀時故宮也,其處號錦里。葭萌縣十里有刀環山,赤銅水出焉。”
這段記載,不僅再次印證了玉女房在蜀地的特殊地位,還展示了其獨特的地理和人文環境。芒水經過玉女房水側,山間存在天然石室,被命名為玉女房,這體現了古人對這類特殊空間的命名習慣。其中提到的“宋蘇子瞻至其處”,蘇子瞻即宋代文學家蘇軾,他因喜愛此地的水,親自取水并以破竹為契,以防他人冒取,足見玉女房及其附近水域在歷史上對文人雅士的吸引力。
三、素女
素女與玉女房的關聯在古代文獻中多有體現。據楊慎《山海經補注》記載:“青城山素女在玉女洞”,《蜀中名勝記》載:“青城山有玉女洞,亦曰素女”。這表明素女與玉女房有著緊密的聯系。
素女在古代文獻中,常與伏羲、黃帝等一同出現。《世本》記載:“庖羲(伏羲)作五十弦。黃帝使素女鼓瑟,哀不自勝,乃破為二十五弦。”《史記?封禪書》也提到:“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素女作為黃帝的專職琴師,曾在青城山天谷玉女洞及其附近的玉女房彈奏美妙的琴音,其琴聲具有神奇的魔力,能使鳥兒和諧鳴叫、鸞鳥翩翩起舞,甚至讓千年不枯死的靈木壽樹發出新芽、開放新花。這些傳說不僅為玉女房增添了神秘色彩,也反映了蜀地人民對于古代帝王和仙人活動的向往與崇敬。
楊慎《山海經補注》
此外,素女還與后稷有關。《山海經》記載:“西南黑水之閑,有都廣之野,后稷葬焉。其城方三百里,蓋天下之中,素女所出也。”這表明素女所出之地與后稷的葬地都廣之野有著密切的聯系,進一步凸顯了素女在上古傳說中的重要地位。
四、玄女
玄女作為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秘女性,與多位上古帝王有著密切的關聯,尤其在蜀地的地理和文化背景下,這種聯系顯得尤為獨特。
(一)玄女與黃帝
《云笈七簽》記載:“玄女教帝三官秘略五音權謀陰陽之術。玄女傳《陰符經》三百言,帝觀之,十旬討伏蚩尤。”還記載黃帝于玄女、素女受房中之術,能御三百女。玄女授帝如意神方即藏之崆峒山。表明玄女向黃帝傳授了兵法、陰陽之術等多方面知識,助力黃帝在戰爭中取勝。《抱樸子內篇?遐覽》說:“黃帝論道養則資玄素二女,故能畢該秘要,窮道盡真,遂升龍以高躋,與天地乎罔極也。”說明玄女和素女對黃帝的道養修行有重要幫助,使黃帝能夠達到高深的境界。《黃帝九鼎神丹經訣》提到:“玄女者,天女也。”體現了玄女的尊貴身份,與黃帝有密切的交往。
(二)玄女與蚩尤
《太平御覽》卷十五引《黃帝玄女戰法》記載了黃帝與蚩尤大戰時,玄女下凡向黃帝傳授兵法,幫助黃帝戰勝蚩尤。
(三)玄女與彭祖
《列仙傳》記載彭祖是玄女的學生,玄女向其傳授了養生之術,彭祖得以長壽。其傳說從堯帝時期一直到商代,甚至還有彭祖稱為商大夫的記載。相傳,彭祖即為四川彭山人,其活動事跡亦在彭縣(今彭州)多有記載流傳。上文提到的《彭縣志》地圖標注的“玉女房山”位置,正是現今壽陽山,巧合的是壽陽山自古以來便是以“彭祖祈壽地”而聞名。
眉山市彭山區彭祖塑像(圖源:看四川)
(四)玄女與蜀地地理
《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載:“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復上,所居不雨。”胡萬川先生認為,九天玄女是由黃帝蚩尤之戰神話中“天女魃”衍變出來的女神。雖未直接提及蜀地,但為玄女與蜀地的活動提供了間接聯系。尤其是這里提到黃帝助手女魃是一位“衣(穿)青衣”的神,這再次與蜀地羌氐先民著青衣的傳統及眾多“青衣神”的傳說相吻合。
五、結論
玉女房作為蜀地的一個重要地標,與古代帝王、傳說人物以及傳統文化都有著緊密聯系。通過對玉女房相關文獻和傳說的梳理,我們可以看到蜀地在古代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的重要地位。玉女房見證了李冰治水的偉大功績,承載著傳統文化中玉女的神秘形象,也蘊含著蜀地人民對于古代帝王和仙人活動的豐富想象。玉女房山與壽陽山的關聯,進一步凸顯了其在歷史文化傳承中的獨特價值。未來,我們可以進一步加強對玉女房及相關遺址的保護和研究,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歷史文化內涵,為傳承和弘揚古代蜀地文明做出貢獻。
綜上,蜀地玉女房不僅是古蜀水利建設的重要見證,也是傳統文化與地方傳說的神秘載體,更是上古帝王活動的神秘關聯地。通過對玉女房的深入研究,我們可更好地理解古代蜀地的歷史文化風貌,為研究中國古代文明提供新的視角和思路。
(編后語:“史海探秘”欄目發布的文章,供學界交流探討,并非定論,歡迎專家學者撰文參與討論)
本文內容系原創
轉載請注明:“來源:方志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宋 翔〔歷史學者,四川師范大學教育系畢業。曾任《成都商報》記者、成都電視臺制片人、中央電視臺(全國電視主持人大賽等)導演、北京騰提度文化傳媒副總裁〕
配圖:方志四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