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力是人類獨有的能力,與某些遺傳基因密切相關。
與職業相關的創造力可以分為三類:藝術創造力、科學創造力和管理創造力。一篇發表于Communications Biology的研究,通過對大規模樣本數據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發現職業創造力與特定精神疾病、主觀幸福感和職業成功等個體特征存在遺傳相關性。不同類型的創造力之間也表現出明顯差異。
這意味著,與創造力相關的基因可能對個體的職業生涯及生活質量產生既矛盾又多元的影響。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創造力是一種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它不僅是個人潛能的體現,也是驅動社會創新和文明進步的關鍵。然而,回顧歷史會發現,許多擁有非凡創造力的天才,如凡·高和貝多芬,他們的輝煌成就背后往往伴隨著心理問題。
雖然歷史上無數個案例都在告訴我們,創造力與心理健康/幸福感之間存在某種悖論,學界最新的元分析成果卻對傳統認知提出了挑戰,揭示了創造力與心理健康/幸福感之間微妙但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與此同時,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創造力與精神分裂癥、抑郁癥、冒險行為、智力等共享許多遺傳基礎,證實了它們內在遺傳基礎的關聯。
這不禁引人深思:創造力究竟如何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與幸福感?創造力與職業成功之間,又是否存在著更為復雜的聯系?基因和遺傳因素在其中起到怎樣的作用?
職業創造力的界定
以往關于成年人創造力的研究更多集中在藝術、科學等領域。但實際上,創造力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涉及工作領域的方方面面。從一個想法的產生,到期間整個團隊調配、管理落實的全過程,都需要運用到創造力。
在此基礎上,本文將創造力分為三類:一是藝術創造力,集中在藝術領域的職業如演員、舞蹈家、畫家、音樂家、視覺藝術家、編舞師和作家等;二是科學創造力,即科學家在學術研究中不斷催生創新與實用的想法;三是管理創造力,相較于藝術與科學創造力,管理創造力在以往的研究中往往被忽視。
然而,資深管理人員,尤其是高層領導者,在面對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時,同樣需要展現出高度的創造力。他們須構思并提出新穎且實用的管理方法,有效應對供應鏈、消費者需求、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層出不窮的挑戰。因此,對管理創造力的需求涵蓋資深的管理崗位,包括企業的董事長、首席執行官、總經理等。
為了深入探討職業創造力與基因、心理健康/幸福感、職業成功之間的聯系,本研究依托英國生物數據庫(UK Biobank)開展了一項涵蓋219473名個體的大規模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旨在識別與職業創造力緊密相關的遺傳標記,從而揭示其遺傳基礎。
在此基礎上,還進一步探究了職業創造力與幸福感、職業成功等關鍵指標之間的基因重疊程度,即它們之間的遺傳相關性。為了確保研究結果的穩健性和可靠性,研究采用了三個來自英國和美國的獨立樣本進行嚴格的重復驗證,包括英國生物數據庫的后續數據集(UKB follow-up dataset)、美國青少年健康縱向研究第四波數據集(Add Health Wave IV dataset),以及美國威斯康星縱向研究(Wisconsin Longitudinal Study),樣本總量達26975人。
研究結果
職業創造力的遺傳基礎
通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可以發現,一些特定基因與職業創造力顯著相關。更有趣的是,這些創造力相關基因與某些精神疾病相關基因存在重疊。
例如,精神分裂癥相關基因ZSWIM6、雙相情感障礙相關基因micro RNA MIR2113、神經質相關基因CELF4,以及自閉癥相關基因NEGR1。這表明,塑造天才的基因或許也同時隱藏著引發精神障礙的潛在風險。
進一步研究發現,不同類型的職業創造力與不同的基因相關。這表明,三種創造力在遺傳層面可能存在差異。此外,遺傳性分析顯示,藝術創造力和科學創造力的遺傳性高于管理創造力。這意味著,相較于管理創造力,基因在塑造藝術家和科學家方面可能發揮了更重要的作用。
職業創造力與心理健康/幸福感
研究還發現,職業創造力與心理健康/幸福感之間存在復雜的遺傳交織關系。具體而言,創造力與自閉癥、長壽、主觀幸福感這些個人特征都存在遺傳正相關關系。可以從中推斷,環境因素在最終塑造個體差異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創造力又與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ADHD)、身體質量指數(BMI)等健康指標呈遺傳負相關。
此外,研究進一步揭示出三種職業創造力與心理健康/幸福感間的遺傳相關性之間的顯著差異。例如,藝術創造力與精神分裂癥的遺傳相關性高于管理創造力,而管理創造力與主觀幸福感的遺傳相關性高于藝術創造力,科學創造力與自閉癥的遺傳相關性則高于管理創造力。這意味著不同創造力類型在遺傳層面對心理健康與幸福感的影響具有不同的模式。
職業創造力與職業成功
關于職業創造力與職業成功間的遺傳紐帶,研究打破了傳統的刻板印象,揭示了兩者之間積極的遺傳聯系。
具體而言,研究發現職業創造力與個體收入、職業地位之間存在正向的遺傳相關性,這意味著攜帶與職業創造力相關基因的個體,更有可能獲得高收入及顯赫的職業地位。進一步分析顯示,管理創造力和科學創造力與收入的正向遺傳相關性均高于藝術創造力。換句話說,盡管藝術家在基因上也有高收入潛力,但相比之下,科學家和管理者在這方面更具優勢。
除了職業成功,職業創造力與生育之間的聯系也頗為有趣。研究顯示,職業創造力與生育存在遺傳相關性。具體而言,職業創造力與子女數量呈負相關,與初次生育年齡呈正相關。值得注意的是,科學創造力與初次生育年齡的遺傳相關性高于藝術和管理創造力。此外,科學創造力與子女數量的遺傳相關性也高于管理創造力。這表明,職業創造力較高的個體,尤其是科學家,往往子女較少且生育年齡較晚。
這一發現為探討一個古老的議題提供了新的線索:創意天才是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消亡”?
總結
上述研究結果表明,職業創造力與各類心理健康、幸福感指標及職業成功之間存在著復雜且各異的遺傳交集,暗示著與創造力緊密相關的基因可能對個體的職業生涯及生活質量產生既矛盾又多元的影響。通過揭示這些深層次的遺傳聯系,為理解創造力如何塑造個體命運及職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洞見。
管理啟示錄:
解開創造力的基因密碼,
賦能企業的持續發展
創造力不僅源自遺傳密碼的微妙編排,更在于后天環境的滋養與激發。創造力基因存在復雜性與矛盾性,既可能孕育出璀璨的創意火花,也可能潛藏著精神健康的風險與挑戰。因此,作為管理者,應當深刻認識到環境對釋放個體潛能的重要性,構建一個積極、健康、包容的工作環境,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創造力基因的積極作用,激發員工創造力、提升員工幸福感、促進其職業成功。
同時,組織管理者需要給予高創造力員工更多的支持和幫助,為他們提供足夠的空間和資源,滿足他們的個性化需求,助力他們克服重重困難,將創意轉化為現實成果,從而推動企業業績的持續增長。
對于高創造力群體(如創業者),更是需要深刻理解創造力的雙面性,以及這些雙面性與基因和遺傳因素的相關性。在追求創新與突破的同時,也要注重自我調適與壓力管理,確保創造力能夠持續、健康地發揮。創業者可以運用環境的力量,為自己及團隊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氛圍,讓創造力在挑戰與機遇中茁壯成長,最終引領企業走向成功。
壹
貳
叁
肆
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