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鍋包肉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香菜
伴隨中國制造業朝著高端化、智能化轉型,匯川技術(300124)和中控技術(688777)作為工業自動化雙雄,地位與日俱增。
前不久,兩家公司2024年年報新鮮出爐,然而數據卻算不上好看。中控技術營收、利潤增速均降至個位數;匯川技術雖營收增長21.77%,但卻增收不增利。
來源:中控技術(左)匯川技術(右)
顯然,對二者而言,2024年并不是個豐收年。
接下來我們就來深入看一看,企業業績略顯疲軟,背后究竟有何緣由?匯川技術和中控技術走的是兩條不同的發展路徑,誰又能更勝一籌?
一、中控技術:國內市場遇冷,增長失速
工業自動化市場按下游行業可分為項目型市場與OEM型市場。
其中,項目型市場以工程整體自動化系統的設計和實施為主要任務,規模較大。代表性行業包括冶金、化工、石化、電力、造紙等。
OEM型市場主要強調設備的標準化和批量生產,自動化產品和解決方案通常是為特定的設備或生產線配套設計的。代表性行業包括鋰電池、電子及半導體、工業機器人、包裝機械、物流設備等。
而匯川技術和中控技術,則分別是OEM 型市場、項目型市場的典型玩家。這也導致,二者雖然同處工業自動化賽道,但發展邏輯并不相同。
先來看中控技術。
中控技術最為核心的是自動化及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業務(包括控制系統、控制系統+儀表、控制系統+軟件+其他),2024年實現收入56.43億,營收占比61.75%。
下游來看,化工、石化、能源(原電力)、制藥食品是公司產品的主要行業應用領域,其中化工、石化、能源三大行業收入57.54億,占收入比例63.33%。
來源:中控技術2024年數據
從歷史數據來看,中控技術營收在2021-2022年高速增長,同比增速達40%+,但近兩年明顯失速,2024年增速已降至6%。
來源:中控技術營收同比增長率
究其原因,工業自動化市場尤其是項目型市場,項目規模較大,主要受政府、企業的資本開支驅動。2024年,制造業資本開支有所降低,工業自動化市場需求整體承壓。
根據睿工業統計數據,2024年中國工業自動化市場規模2,859億元,同比下降1.7%。其中項目型市場表現優于OEM型市場,但也僅同比增長0.1%。
相比之下,中控技術2024年實現6%增速,已然跑贏了行業。不過分地區來看,中控技術有這樣的成績全賴出口收入翻番,內銷收入僅同比增長1.39%。
來源:中控技術
由此也可看出,面對國內市場增長乏力,中控技術正在加速開拓海外市場,據財報介紹,主要面向東南亞、中東、歐洲等地區。但出口業務規模尚小,2024年占總營收8.2%,尚不足以拉動整體營收再現高速增長。
另外,2025年一季度,中控技術營收已由增長轉為下降,同比-7.55%。所以出口業務究竟能否穩定高增,對沖內銷市場的疲軟,還得畫個問號。
二、匯川技術:新能源車助力,增收卻難增利
再來看匯川技術。
根據產品和行業應用情況,匯川技術業務主要分為四大板塊:通用自動化、新能源汽車、智慧電梯、軌道交通。
來源:匯川技術2024年年報
具體來看,在通用自動化領域,匯川技術的產品主要包括:變頻器、伺服系統、控制系統(PLC/CNC)、工業機器人等工業自動化核心產品及解決方案。
其中,匯川技術通用伺服系統、低壓變頻器產品、中高壓變頻器在國內市占率均位居第一,小型PLC產品位居第二,工業機器人位居第三。
來源:匯川技術2024年年報
匯川技術在細分領域的市場地位毋庸置疑,但2024年,電子、鋰電、建材等行業需求較為低迷,受此影響,OEM型市場規模同比下滑5%。從產品角度來看,低壓變頻器、通用伺服、PLC市場規模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匯川技術表現出了一定的抗壓性,通用自動化類產品收入沒有下滑,但也僅同比增長1.36%,勉強平穩。
在智慧電梯領域,電梯行業受房地產新開工面積持續收縮影響,需求也比較低迷。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全國電梯、自動扶梯及升降機產量為149.2萬臺,同比下降8%。2024年,匯川技術電梯電氣類產品收入已同比下降6.65%。
來源:匯川技術2024年數據
至于在軌道交通領域,匯川技術業務規模相對較小,2024年營收約5.6億元,僅占總營收1.5%,同比增長約2%。而且2024年,國內城市軌道交通牽引系統中標車輛數合計為3,656輛,比2023年減少了2,684輛,同比下降達42%。顯然在這領域,匯川技術繼續增長的潛力,也很有限。
至此,匯川技術四大業務板塊中,四分之三都已經略顯疲軟。從收入來看,匯川技術唯一的亮點來自于新能源車領域。
匯川技術主要為新能源車提供電驅系統(電機、電機控制器、電驅總成)和電源系統(DC/DC、OBC、電源總成)。2024年,匯川技術新能源汽車業務實現銷售收入約160億元,同比增長約70%,力壓通用自動化類產品,成了第一大收入來源。
但是,新能車類產品撐起了收入,卻撐不起利潤。
2024年,匯川技術通用自動化類產品毛利率42%,就連智慧電梯電氣類產品毛利率也有25.86%,而新能源車&軌交類產品毛利率只有17.12%。
來源:匯川技術2024年年報
伴隨低毛利產品占比增加,同時其他類產品毛利率本身也有所下降,導致匯川技術綜合毛利率直線下滑
來源:匯川技術
2024年,匯川技術總營收雖同比增長21.77%,但歸母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卻分別同比-9.62%、-0.87%,增收不增利
三、光伏鋰電,成雙刃劍
本質上,工業自動化,與制造業的景氣度息息相關。面對國內市場增長疲軟,中控技術把目光轉向海外,2024年出口增長頗為搶眼。但2025年一季度的收入、利潤雙降,又給業績的持續增長,蒙上了一層陰影。
相比之下,匯川技術依托于新能源車市場,雖然保持了整體收入高增,但也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一季度,匯川技術迎來了開門紅。一方面,新能源車類業務仍舊保持較高增速;另一方面,通用自動化(含工業機器人)業務也同比增長了29%。整體來看,收入利潤雙雙高增。
來源:匯川技術2025年一季報
雖然不知道一季度的好成績有沒有偶然性,但有一點或許值得關注。2024年,匯川技術通用自動化類收入增長乏力,很大程度是受光伏鋰電行業所累。那么反過來,若光伏、鋰電能夠觸底反彈,那么匯川技術預計也將有一定的增長空間。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