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空調因產品制造商標注為“北京小米電子產品有限公司”,而實際生產商為“四川長虹空調有限公司”引發市場爭議。
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曾在公開場合稱,小米空調智能制造工廠(武漢)一期項目將于年內投產,標志著小米空調將從“代工為主”轉向“自研自產”模式。
長虹代工不影響品質,小米空調年出貨量超680萬臺
據公開信息顯示,小米空調自2017年起與長虹美菱旗下四川長虹空調有限公司展開合作,后者為小米提供貼牌代工服務。盡管代工模式引發部分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質疑,但小米官方強調,其空調產品的研發、設計、品控及售后服務均由小米團隊主導,長虹僅負責生產環節。
數據顯示,小米空調2024年出貨量已超680萬臺,同比增速超過50%,在中國空調市場排名第四,線上銷售額市占率達11.82%-11.95%,僅次于美的和格力。這一成績表明,代工模式并未阻礙小米空調的市場擴張。
武漢智能工廠年內投產,產能目標直指千萬臺
面對市場爭議,小米加速推進自建工廠計劃。2024年8月,小米智能家電工廠簽約落戶武漢,一期項目聚焦家用及中央空調裝配生產,簽約3個月即開工,開工2個月后封頂,刷新“光谷速度”。盧偉冰表示,該工廠將于年內投產,投產后將大幅提升小米空調的自主生產能力。
根據小米規劃,2025年空調銷量目標將突破1000萬臺,未來五年沖擊行業前二,2030年劍指“中國市場數一數二”。為達成這一目標,小米空調已完成全產品線布局,并實現全棧自研,其自主研發的電控平臺支持全鏈路OTA升級,模塊化除塵技術適配多機型,寬溫域變頻技術可在-35℃至60℃環境下穩定運行。
雙模式并行,小米空調的核心競爭力
盡管自建工廠將提升小米空調的自主生產能力,但代工模式仍將在小米空調業務中占據重要地位。分析人士指出,代工模式具有零壓力和零庫存等優勢,能夠迅速擴大生產規模,并根據市場需求進行靈活調整。對于小米而言,代工與自產的雙模式并行,既能保證短期內的產能供應,又能為長期技術迭代和品質提升奠定基礎。
此外,小米空調的性價比優勢也是其市場擴張的關鍵。數據顯示,小米空調均價穩定在2353元,顯著低于格力的3540元和美的的3187元,精準切中了中低端市場需求。同時,小米空調在智能化體驗方面也具有明顯優勢,其與松下的戰略合作進一步強化了供應鏈能力,聯合開發的“巨省電”“新風”系列空調已上市。
小米空調的崛起,或打破空調市場“雙寡頭”格局
小米空調的快速發展,已對傳統空調市場格局構成挑戰。格力依托自建供應鏈與核心技術壁壘,長期占據空調市場30%以上份額;而美的則通過多元化戰略和渠道優勢,穩固市場地位。小米則通過“互聯網+生態鏈”模式,以高性價比、智能化體驗快速切入市場,2024年大家電業務收入增長超50%,空調業務成為核心增長極。
行業分析認為,若小米能在2030年實現“數一數二”目標,將打破空調市場“雙寡頭”格局,推動行業向智能化、生態化轉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