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毛澤東給李濟深等人發電報
1948年4月30日,《晉察冀日報》上登載了由毛澤東起草的“五一口號”。同時,由新華社向全國播發。口號的中心意思是“為著打倒蔣介石建立新中國而共同奮斗”。其中第五個口號是這樣的:“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政治協商會議的地點,提議在哈爾濱。會議的時間,提議在今年秋季。”
1949年6月15日至19日,新政協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召開。圖為新政協籌備會常務委員在中南海合影
與“五一口號”同時擬就的是為召開全國政治協商會議,毛澤東給李濟深、沈鈞儒的一封電報。這封電報是毛澤東在城南莊擬就的,由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用電話傳給西柏坡的周恩來,然后,由周恩來責成機要電臺將這封長長的電文拍送東北潘漢年處,請潘漢年面交李濟深和沈鈞儒。
毛澤東在電報中指出,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時機已經成熟,但必須先邀請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開一個會議。這個會議似宜定名為政治協商會議。一切反美帝反蔣黨的某些社會賢達亦可被邀參加此次會議。
中國共產黨建議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的消息不脛而走。“五一號召”得到了李濟深、何香凝、沈鈞儒、馬敘倫、蔡廷鍇、譚平山、郭沫若等各民主黨派、民主人士領袖的廣泛響應。
四天之后,5月5日,各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李濟深等聯名致電毛澤東,并轉解放區全體同胞:“……南京獨裁者竊國賣國,史無前例,近復與美帝國主義互相勾結,欲以偽裝民主,欺蒙世界。人民雖未可欺,名器不容假借。當此解放軍隊所至,漿食集于道途;國土重光,大計亟待早定……”
毛澤東、周恩來、李濟深等在第一屆政協全體會議上
這封電文,毛澤東三天后才看到。8月1日,毛澤東復電香港各民主黨派民主人士,對他們積極響應中共“五一口號”表示極為欽佩,并再次強調了協商的必要,并就召集此項會議的時機、地點、人選及會議應討論的問題,提請他們研究。
4月25日,周恩來赴河北城南莊,向毛澤東匯報他和劉少奇、朱德、任弼時在西柏坡討論的若干問題,其中就有邀請港、滬、平津等地各中間黨派及群眾團體代表到解放區商量召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臨時中央政府。
從1948年秋天開始,幾百位民主人士接到了中共中央的邀請,從國民黨統治區,從海外,從香港陸續到達了解放區,住在河北平山縣李家莊,由中共中央統戰部接待。
02
“阿爾丹”號駛過臺灣海峽
馮玉祥將軍在美國堅持反對蔣介石的獨裁統治,積極支持民主運動,為和平奔走。1948年中國共產黨提出“五一口號”后,馮玉祥搭乘蘇聯“勝利號”輪船回國,準備參加新政協的籌備工作,9月1日航行到黑海時,因輪船失火,不幸遇難。
馮玉祥遇難后,周恩來和董必武、鄧穎超致電馮玉祥夫人李德全表示哀悼,同時指示潘漢年并香港分局:“民主人士乘蘇聯輪船北上事,望慎重處理。”(注:在此之前,周恩來派錢之光以解放區救濟總署特派員名義前往香港,會同中共香港分局的方方、章漢夫、潘漢年、連貫、夏衍等,接送在港民主人士進入解放區,參加籌備新政協。)
1948年12月,由香港乘華中輪北上的民主人士抵達東北解放區丹東后合影(左起:翦伯贊、馬敘倫、宦鄉、郭沫若、陳其尤、許廣平、馮裕芳、侯外廬、許寶駒、沈志遠、連貫、曹孟君、丘哲、丹東中共領導)
周恩來曾考慮開辟自倫敦到蘇聯再轉赴東北解放區哈爾濱的路線,曾電告潘漢年與港英當局交涉。但港方說要請示倫敦英國政府才能答復,實際上是搪塞。于是,周恩來決定讓香港的民主人士改走香港到大連或朝鮮羅津等航道。
從1948年9月到1949年3月,先后接送了四批在港民主人士安全抵達解放區。
當時,華潤公司在香港注了冊,專門“經營”民主人士,大老板是錢之光。周恩來不僅親自布置了跑“買賣”的香港華潤公司,還借來了跑運輸的蘇聯貨輪“阿爾丹”號,專門往返于香港和塘沽之間,接送民主人士。
9月20日,周恩來親筆擬定了邀請從港、滬和長江以南前來解放區商討召開新政協的各民主黨派及無黨派人士的77人名單,包括李濟深、蔡廷鍇、張瀾、沈鈞儒、譚平山、章伯鈞、郭沫若、黃炎培等。周恩來起草中共中央致香港分局和上海局電報表示,北來人士,擬先集中哈爾濱執行商談;華北人士如直進解放區,則集中華北。視戰事發展,明春或來華北,或即在哈爾濱召開新政協。
在港的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分四批北上。第一批租用蘇聯貨輪開往朝鮮,再轉哈爾濱。第二批搭乘一艘掛挪威旗的輪船,船到大連后改乘小船到安東(今丹東),然后經安東到哈爾濱。第三批乘的是“阿爾丹”號輪船。
第三批北上的李濟深是有影響的人物,他喬裝改扮,離港走了好幾天,香港當局還不知道。駛過臺灣海峽時,國民黨的兩架飛機在“阿爾丹”號上空盤旋。后來途中又遇到大風浪,耽誤了一些時間。周恩來知道后非常著急,幾次去電大連詢問,直到他們安全到達,才放下心來。
1949年9月19日,毛澤東和部分民主人士游覽天壇公園。
1949年1月7日,李濟深等人到達大連,中央派李富春、張聞天等到碼頭上迎接,隨后,他們被護送到哈爾濱。1月14日,李濟深、茅盾等平安到達沈陽。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特意致電李濟深表示歡迎。
第四批北上的民主人士有黃炎培等,1949年3月14日從香港出發,在天津上岸,3月25日到達北平。形勢發展太快,這一批已經沒有必要再到哈爾濱了。
03
司徒美堂從紐約趕來
拒絕參加蔣介石單方面召開的國民黨代表大會的司徒美堂,從1946年自美國返回香港后,一直沉默。聽說中國共產黨關于召開新政協的通知后,特意在香港建國酒店舉行了一次記者招待會。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中南海懷仁堂召開
司徒美堂宣讀了他的《國是主張》:“當前國內形勢大變,誰為愛國愛民,誰為禍國殃民,一目了然。本人雖已年邁,但一息尚存,愛國之志不容稍懈。中國乃四億五千萬人之中國,非三五家族所得而私,必須給人民以民主自由,本人即將返美參加洪門大會討論國內形勢,提出政治主張以貫徹洪門革命目標。”
此番話出自追隨孫中山辛亥革命的愛國華僑領袖之口,更是不同凡響。各家港報紛紛以頭條位置刊載,一時轟動。
司徒美堂回美國后,親筆寫下了《上毛澤東致敬書》,表示忠誠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向“出斯民于水火”的毛潤之先生致敬。信中說:“新政協何時開幕,請告之。一接電告,當即回國參加。”
1949年9月21日下午7時,毛澤東宣布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幕并致開幕詞
離開香港一年后,司徒美堂老人接到了新政協的邀請,他當即搭飛機從紐約飛往香港。香港的政治空氣很緊張,但他依然按照原定計劃,經臺灣海峽漂流北上。
從香港乘船到天津塘沽港,需要六天六夜,每一分每一秒都潛伏著危險。一路上,司徒美堂幾次碰上迎面駛來的國民黨軍艦,但他們都算“客氣”,沒有前來糾纏。船近塘沽港,司徒美堂第一眼就望見一名值勤的解放軍戰士,他的心終于踏實了。
04
張瀾差一點兒遇害
中共籌備召開新政協會議期間,蔣介石想殺的人很多,他幾次布置毛人鳳暗殺李宗仁,甚至準備當李宗仁乘飛機擅自飛出南京時,用戰斗機將其擊落。如果沒有美國的鼎力支持,李宗仁或許早就成了蔣介石的刀下之鬼。
新政協籌備會成立會會場外景
張瀾更是蔣介石暗殺的首要目標之一。1945年8月10日,張瀾發表公開講話,強調抗戰勝利后中國人民面臨的是和平民主建國,必須首先爭取民主的勝利。毛澤東赴重慶談判,多次拜訪張瀾先生,有兩次長達三小時之久。
張瀾是民盟領導人,他對蔣介石的出爾反爾表示抗議,斷然拒絕參加國民參政會,聲明民盟決不參加。他的舉動受到了中國共產黨的歡迎。
張瀾來北平參加政協會議時,已是77歲的老人。他留著很長的胡須,一臉老人斑,走路也比較費力,但他還是興致很濃地要上香山去看望毛澤東。在香山,張瀾告訴毛澤東,他差點去了黃泉。
民盟中央委員李公樸和聞一多1946年在昆明被特務公開殺害后,張瀾在成都主持了各界人士為死難者開追悼會。散會后,張瀾還沒有走到會場門口,突然遭到特務群起襲擊,傷及頭部。
1949春末,蔣介石知道自己在大陸的時間不多了,他不能允許張瀾活到共產黨時代。于是,幾十名武裝特務包圍了張瀾休養的療養院,該院負責人鄭定竹醫生以身家性命擔保,特務才勉強允許把張瀾軟禁在病房里。
過了一些天后,蔣介石還是下了殺張瀾的決心。據說,是毛人鳳進來阻止了蔣介石的殺張計劃。毛人鳳建議說:“殺了民主人士反落口實,不如不殺好。”張瀾和羅隆基的性命這才僥幸得以保住。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會徽
張瀾和羅隆基都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張瀾在政協一屆會議上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