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善良,是把責任扛在肩上三十年不松手;真正的孝道,是在日復一日的瑣碎中堅守初心。
在肥城市安臨站鎮的趙家村,生活著一位平凡卻閃耀著人性光輝的女性——辛芹。1970年3月出生的她,雖只有初中文化,卻用自己的行動,為“孝老愛親”這一傳統美德寫下了生動注腳,成為十里八鄉人人稱贊的榜樣。
盡孝護親,平凡堅守見真心。自嫁入婆家的那一天起,辛芹便開啟了一段充滿責任與擔當的生活。她的愛人常年在外打工賺錢補貼家用,一年難得回家幾次,婆婆患有心臟病,身體一直孱弱,日常的照料本就繁重,2018年婆婆的一場心臟手術,更是讓這個家庭的負擔陡然加重。術后的婆婆身體極度虛弱,需要時刻有人在旁悉心護理。辛芹不辭辛勞,日夜陪伴在婆婆身邊,為她端茶送水、擦拭身體、精心準備營養豐富的飯菜。凌晨兩點的翻身按摩、清晨五點的溫水擦浴、每餐必有的軟爛流食,讓同病房的患者都忍不住感嘆:“這閨女比親閨女還貼心百倍!”她用青春歲月兌現著“嫁進來就是一家人”的樸素承諾。
再挑重擔,用愛詮釋責任。2019年,婆婆去世了,但辛芹的孝親之路卻未停歇。家中愛人的二叔患有精神二級殘疾,三叔患有肢體殘疾,生活無法自理,面對這樣的局面,她卻堅定地說:“老人沒子女,但我愛人是他們的親侄子,那我就是他們的親人。”毅然決然地挑起了照顧家中兩位單身叔叔的重擔。沒有血緣紐帶的羈絆,卻有重于泰山的擔當——她將兩位老人的生活細節鄭重記在筆記本上,過敏的食材、服藥的時間……兩本密密麻麻的記錄本,是她對“責任”二字的注解。面對精神二級殘疾的二叔,她每天以充分的耐心與之交流,當二叔情緒失控時,她總是第一時間出現在他身邊緩解二叔情緒,后因病情住院,辛芹更是辛芹更是親力親為地守護在側。為了讓二叔吃得順口,她每天往返于醫院和家之間,精心烹制軟爛清淡的飯菜,醫生都對她的照顧與耐心贊不絕口。為幫助肢體殘疾的三叔康復,辛芹自學康復按摩手法,并還積極尋求外界幫助,聯系鎮衛生院為三叔檢查身體、指導康復訓練……當同齡人在廣場上閑話家常時,她正攙扶叔叔曬暖陽;當節慶日親友相聚時,她在廚房為老人烹制軟爛的飯菜。在她眼中,這不是負擔,而是生命賦予的鄭重托付。了解的村民都紛紛感慨:“多少有血緣的子女都未必能做到,她一個侄媳婦,卻把兩位老人當成掌心寶。”
德化鄉鄰,溫暖一方鄉土。辛芹的孝行如春風化雨,悄然改變著趙家村的鄉風民風。鄰居們看她田間家里兩頭忙,便自發幫襯農活;見她為老人奔波,總捎來新鮮蔬菜,村兩委也定期送來生活物資。面對大家的關懷,她總是心懷感恩。正因如此,有著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關愛老人的行列中,形成了“一家有難眾人幫,鄰里相扶情意長”的溫暖景象。村里的年輕人也開始重新理解“孝道”,開始更加關心家中老人。當“泰安好人”“肥城好人”的榮譽接踵而至,辛芹依然保持著那份質樸與謙遜,“孝敬老人是做人的本分。”她常說的這句話,如同村口的老槐樹,根系深扎泥土,枝葉庇佑一方。
這位初中文化的農村婦女,用最質樸的行動詮釋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孝老愛親的文明之花在鄉村大地綻放得格外絢爛。她的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善良,是把責任扛在肩上三十年不松手;真正的孝道,是在日復一日的瑣碎中堅守初心。辛芹用平凡鑄就偉大,讓溫暖與愛在鄉土間永遠傳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