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爾·蓋茨做出了一個舉世矚目的決定,宣布在未來20年內通過蓋茨基金會捐出幾乎全部財富,并計劃在2045年關閉基金會。此消息一出,全球嘩然,有人稱贊他的慷慨無私,也有人質疑他的動機,避稅的猜測甚囂塵上。
從美國的稅收政策來看,質疑似乎有一定依據。美國法律規定,超過1361萬美元的個人遺產需繳納高達40%的遺產稅 ,這是美國稅率最高的稅種之一。然而,如果將這些資產捐贈給基金會,則無需繳納任何遺產稅。并且,慈善基金會每年只要捐款超過其捐款資本的5%,剩下的95%就可以用來投資,并享受減免稅收優惠。如此一來,把資產捐給基金會,既能規避高額遺產稅,還能讓財富繼續增值,看起來是富豪財富傳承與保值的絕佳選擇。
但深入分析后會發現,避稅或許并非蓋茨此舉的主要目的。自2000年成立以來,蓋茨基金會已捐出超過1000億美元。根據美國稅務政策中心測算,蓋茨家族通過捐贈獲得的稅務減免僅占其總資產的0.8%-1.2%,這個比例遠低于通過直接繼承或利用投資避稅工具所獲得的收益。而且,如果是以避稅為目標,基金會理應長期存續,以便持續享受稅務優惠。可蓋茨基金會明確宣布將在2045年關閉,并且所有捐贈資金需在關閉前全額支出,這無疑增加了資金管理成本和稅務風險,與避稅的邏輯相悖。
再看巴菲特,他自2006年起向蓋茨基金會累計捐贈393億美元。據《福布斯》分析,其稅務節省僅占捐贈額的3%-5%。對巴菲特這樣的富豪而言,若單純為了避稅,設立家族信托或離岸公司會是更優策略,而非將財富轉移至第三方基金會。
蓋茨基金會在慈善領域的貢獻有目共睹。其資助的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已成功挽救超8000萬人的生命,根除脊髓灰質炎項目更是讓病例減少了99.9%。早在2015年,蓋茨基金會便開始資助冠狀病毒研究,旨在預防大流行病,相關研究成果均發表于權威期刊并經過同行評審。這些實實在在的成績表明,蓋茨基金會在改善全球公共衛生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當然,也有人指出蓋茨在2024年向民主黨候選人哈里斯秘密捐贈5000萬美元,質疑其存在政治操弄。但需要明確的是,這一行為與其基金會的全球衛生項目并無直接關聯,不能將個人的政治傾向等同于慈善動機不純。并且,基金會的投資組合雖然包含微軟股票和醫藥企業,但根據美國法律,基金會年度投資收益需繳納1.39%的消費稅,且嚴禁向捐贈人及其關聯方輸送利益,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基金會運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蓋茨與巴菲特發起的“捐贈誓言”已吸引250名億萬富豪加入,承諾捐出過半財富。這種模式在維持資本增值的同時,通過定向捐贈緩解了部分社會矛盾,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改良資本主義”的實踐。
比爾·蓋茨的捐贈行為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現象,不能簡單地歸結為避稅。雖然從稅收規則上存在慈善與避稅的灰色地帶,但蓋茨基金會多年來的實際行動和取得的成果表明,慈善回饋社會在他的決策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在資本與道德的交織下,他的這一選擇無論動機如何,都對全球慈善事業產生了深遠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