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說過:“萬事適可而止,無過無不及。”
這句話不僅說明了這世間萬事萬物之間運行的規律,也指出了我們人生的一個規律。
那就是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保持好一個平衡的狀態,對身邊的人既不漠不關心,也不過度干涉。
而是能夠做到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把握地分寸有度,美好和諧。
相對的,一旦一個人開始過度在意別人,過度地負責,那么這種平衡就會被打破。
最終不僅讓自己陷入了焦慮與內耗的深淵,甚至連身邊的人和事也漸漸變得越來越糟糕了。
過度負責,會消耗自己
喬治·伯納德·肖說過:
“責任重于泰山,但如果你總是背著別人的山,你自己的山就會越來越重。”
每個人行走在這個世間,皆是獨行,沒有誰要對誰必須要負責的道理。
如果一個人心里總是想著別人的事情,把別人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那么這個人就會很難關注到自己的生活,并且自己身上的責任就會越來越多,身上的擔子越來越多。
于是,自己就一定會活得越來越累,過得越來越辛苦。
但其實,我們活著,有時候真的沒必要對除了自己以外的人那么負責。
就像瑞安·霍利迪說過:
“對他人負責是重要的,但不要忘記,你最需要負責的是你自己。”
雖然幫助別人也很重要,但是幫助自己呢,也是非常重要的。
這世間有那么多苦難,別人有,你也有。
你若心里總是想著別人的苦難,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那么內心就容易會逐漸被壓得喘不過來氣,生活也會在這種狀態的影響下變得越來越焦灼。
所以,你真的不需要對別人那么過度負責了。
負責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你也沒有那么多能量和能力,所以不如先好好對自己負責。
有句話說的好,足夠愛自己,能量才足夠強大。
可見我們只有對自己負到足夠的責任的時候,生活的磁場才會變得越來越好,內心也才能逐漸輕松自在。
過度負責,沒有意義
當你在對別人負責的時候,你以為你是在幫助他,可能真的只是你以為罷了。
亨利·福特說過:
“干涉別人的生活就像試圖修理一個沒有壞的東西,最終你可能會把它弄壞。”
每個人的生活就像一條平行線,都有屬于自己的軌跡和方向。
當你想用自己的意志想去干涉他,改變他的時候,你不是真的在為了他的好。
而是你渴望他的人生,可以用你的方式進行,體現的是你的控制欲。
另一方面,每個人都喜歡自己的想法。
有時候無論你怎么說,都是你自己的一廂情愿罷了。
對于結果,不會發生任何實質性的改變
奧普拉·溫弗瑞:
“真正的智慧在于知道什么時候該介入,什么時候該保持沉默。”
事實上,智者從來不會去否定和介入別人的想法。
因為他們始終明白,過度負責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畢竟有些界限一旦被打破了,不僅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
最后剛開始的善意,也在被別人地揣測下誤會成惡意 。
自己也會因為這種誤會而內心受到創傷,變得痛苦迷茫。
所以不要對別人步步緊逼了,學會放手,學會放下。
只有這樣我們與他人的矛盾才會越來越少,彼此之間的關系才也能達到平衡,達成和諧。
學會適度,學會生活
在面對同一個分叉路口,不同的人會選擇不同的路,而不同路影響的是不同的人生。
尼爾·楊說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和旅程。”
每個人活在這個世上,實際上活的是自己的意志。
我們要理解并尊重別人的意志,能夠接受一切事情的發生。
就像哲學中適度的概念,我們可以去管去干涉別人,但是一定要把握好這個界限。
給彼此留下一些空間,做到不傷害別人,也不傷害自己。
就像伏爾泰所說:“適度是快樂之源,過度是痛苦之母。”
過度,會讓一個人變得焦慮,變得痛苦,變得難。
學會適度,才能學會讓內心舒適,讓外界和諧。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是跑步,不是你跑的越快就越好。
有時候適當的慢一點,做到松弛有度。
也許我們與他人的關系里,會出現更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