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本科生于四年間發14篇SCI一作論文,還手握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咱先不說真假,單拎出來看,這可能性有多大?
有網友調侃:“但凡讀過好點的大學,了解點科研,就知道本科階段一作14篇sci相當于牛頓轉世。”
普通985高校里,多數本科生連實驗室門朝哪兒開都沒摸清楚時,人家得同時搞定文獻調研、實驗設計、數據處理、論文撰寫,還得在動輒拒稿率80%的國際期刊里闖關。
舉個恰當一點的比喻,也就是讓高中生參加諾貝爾獎競選。
如果實驗室既能炮制突破生物學常識的論文,又能學術世襲孵化出“學術神童”,公眾的憤怒就像火山噴發。
有網友就說:“千年難得一遇的好苗子,比現在的狀元還牛。”
也有的網友說:“就這么說吧,我男朋友博三了,他作息時間是早上八點到晚上十點,沒有任何節假日,而且他真的很一根筋的那種,不會覺得科研枯燥,很少偷懶,且博士沒有課程安排,每天按部就班讀論文做實驗,到現在也才兩三篇。試問本科生是如何在有各科專業課程的同時發了14篇的呢。”
也有的網友說:“這基本就是有問題了,別說一篇SCI,普通碩士生發表一篇核心期刊都要付出巨大的時間精力,重復的完成修改建議。不是天才就是內幕。”
這究竟是學術門閥,還是天少少女,學術公平又在哪里?這真的是智商不夠,老爸來湊嗎?
這是被發現的,沒被發現的,早就靠著學閥參加工作的晉升的有多少,這才是我們真正的要考慮的問題。
希望重慶大學可以盡快做出回應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